荔枝病|揭秘荔枝病:若荔枝病是荔枝中果糖惹的祸,你知道后果多严重吗?

希望以此系列文章结束20年来国内广泛流传的有关荔枝病的伪科普 。
荔枝病|揭秘荔枝病:若荔枝病是荔枝中果糖惹的祸,你知道后果多严重吗?
文章图片


2012年,越南发表的一项有关荔枝病的调查研究中,将自1990年代以来荔枝收获季节流行于越南的暴发性脑炎(实际上就是荔枝病)称为“Ac Mong encephalitis ”(Ac Mong 脑炎) 。
“Ac Mong”,在越南语中是“梦魇”的意思 。
也就是说,荔枝病在越南被称为“梦魇”脑炎,发病于凌晨的睡梦中 。
反应性低血糖是一种胰岛素介导的生理性反应
反观20年来国内有关荔枝病的新闻报道和科普,所引用的病例(不管真假,有一些似乎是编造的),基本上是某儿童在大量吃荔枝后短时间内出现低血糖反应 。
荔枝病|揭秘荔枝病:若荔枝病是荔枝中果糖惹的祸,你知道后果多严重吗?
文章图片


在相关科普文章中,对荔枝病低血糖发生机制解释的一个核心是,荔枝中含有大量果糖,这些果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直接(果糖不会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或者转化为葡萄糖(果糖也不会快速大量转化成葡萄糖)后刺激胰岛素大量释放 。
大量释放的胰岛素会使血糖快速降低,并达到严重低血糖的程度,导致荔枝病的发生 。
显而易见,这些年来国内新闻报道和科普中,荔枝病指的是大量吃荔枝后不久发生的反应性低血糖,其发生机制是由胰岛素介导的 。
这意味着,从医学基本原理上说,国内新闻报道和科普中的荔枝病实际上根本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生理反应 。
“生理反应”与病理状态
所谓生理反应,是指由长期进化而来,身体固有的调节机制控制的正常生理活动的一部分 。
凡属生理反应,等同于说:
不需要担心,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
这也就意味着,生理反应不是疾病,不会造成病理损害,更不会致死 。
荔枝病|揭秘荔枝病:若荔枝病是荔枝中果糖惹的祸,你知道后果多严重吗?
文章图片


比如,发烧就是在致热源作用下,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的体温升高,是一种生理反应 。
这种生理反应的特征是最高体温有一个不会造成病理损害的“天花板” 。
人体核心体温的这个“天花板”就是辣椒素受体被激活的温度,42℃ 。
高于42℃的温度也被称为伤害性高温 。
相比而言,热射病(严重中暑),和前不久白银马拉松发生的所谓“失温”(体温过低)的发生机制则是体内热量散失不及(过度),压垮了体温调节机制,体温失去控制导致的体温超出生理范畴的过高或过低 。
因此,相对于发烧这种生理反应,热射病和体温过低则属于病理状况,会造成病理损害甚至死亡 。
以此类比,国内目前有关荔枝病胰岛素介导的反应性低血糖就相当于发烧,属于生理反应,理应不会造成病理损害;
而实际的荔枝病则是血糖调节机制失效导致的严重、持续的低血糖,属于病理状态,最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 。
胰岛素介导的反应性低血糖能死人吗?
如果荔枝中果糖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荔枝病发生的机制成立,你考虑过后果吗?
后果就是,生理反应也可以致人死亡 。
更宽泛地说,任何生物的生理反应都可以致死 。
这样,往更深层地说,进化论就会彻底破产,地球生物就会灭绝 。
具体到荔枝病,不止吃荔枝可以吃出荔枝病,可以致死;
吃任何甜水果,喝白糖、红糖水,喝含糖饮料,吃糕点,甚至吃大米馒头统统可以吃出荔枝病,统统可以吃死自己 。
因为,上述饮食中的糖与荔枝中的糖并没有差别,仅仅是果糖与葡萄糖比例有所不同而已 。
如果有人非得说,荔枝病是因为荔枝中果糖特别高导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