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淘系女装脱去“黄金甲”( 二 )
光环效应下,“淘系女装”的成功并非偶然,相较于传统品牌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实体型经营模式”,它们的优势正在于渠道、产品与成本 。
文章图片
一方面,线上渠道的通达,让淘系女装得以直面消费者,也养成了一批颇为忠实的“超级用户”,而这种深度互动进一步提升了商品转换率 。
这是早期“粉丝经济”的雏形 。据裂帛创始人汤大风、汤小风回忆,创业早期,每卖出一款,她们都会猫在淘宝上逐条回复消费者的评论 。用一整个上午来与买家聊天,再把意见揉进下一轮设计中 。
另一方面,低价且新颖的服装产品满足了早期淘宝用户的新奇需求 。从年龄代际看,最早使用淘宝进行线上购物的主要以80后为主 。据《淘宝:分年代用户网络消费习惯对比研究》显示,与“淘系女装”一同成长的80后,是淘宝绝对的主力消费人群 。该人群的消费理念糅合了70后“实惠”与90后的“个性”,而“淘系女装”恰好迎合了这一主力消费人群的需求 。
文章图片
从定位上,“淘系女装”的风格多样,更易触达各层次消费人群 。无论是定位“棉麻风”的茵曼,主打韩流的“韩都衣舍”,抑或是锚定民族风的裂帛,大多以风格区分,强调原创性与品牌的区隔度 。在当时,线上品牌竞争尚属蓝海,消费者的线上选择往往并不多,因此小众即意味着稀缺 。
从价格上看,正如上文所说,得益于较低的渠道成本,“淘系女装”更具价格优势 。
更为重要的是,借力淘宝平台这一天然便捷的“展示位”,在获取品牌曝光的同时,“淘系女装”在生产制造环节具有了议价权,因此在与代工厂合作时,更易缩短供应周期 。相较于传统服装行业中,大型品牌运营商的“订货会”模式,“淘系女装”由于规模小,因此供应链的反应度更为敏锐,上新频次也更高 。
在产品与渠道的双重利好下,“淘系女装“迎来了最好的时代,更大的野心也浮出了水面 。
2014年左右,就在传统服装品牌转型线上之时,一场淘系女装“尊严之战”正式打响 。茵曼创始人方建华在微博官宣“20亿元”的业绩目标后,喊话传统服装品牌:“我们决心撼动整个中国互联网,搞大网络零售品牌,这一仗为淘品牌的尊严而战 。不只是江湖地位,而关乎我们的未来 。”
文章图片
这一声势浩大的喊话,成为了“淘系女装”黄金时代里的最后注脚 。2016年,裂帛、茵曼等上市折戟 。2018年,韩都衣舍从新三板主动摘牌 。与之相对应的是,自2016年起,“淘系女装”们渐渐消失在双11头部销量榜单中 。
危机四伏,模式分野事实上,“淘系女装”危机的种子已提前埋下 。
结合裂帛与茵曼母公司汇美时尚的招股书数据看,“增收不增利”已反映在数据上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