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虚假”才是泡泡玛特的真实?( 二 )


盲盒从商业角度来说是对利润最大化下市场法则的遵循,商家逐利“多套路”,消费者获取使用价值与心理满足无可指摘,但究竟是伪需求还是真爱好,还需要扪心自问 。
02、工业品还是艺术品?艺术不是技艺,而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 。泡泡玛特究竟是工业品还是艺术品?
对于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创始人王宁其实有过一段很完整的总结,“很多人认为泡泡玛特是开店的,做零售的,有些人现在会觉得我们是做玩具的,实际上我们的业务板块不只是大家看见的零售,还有艺术家的经纪、互动娱乐业务、衍生品的开发和授权,以及潮流玩具的展览 。”
潮玩|“虚假”才是泡泡玛特的真实?
文章图片

在他们的定义中,泡泡玛特把握住了艺术品和工业品之间的微妙平衡,是工业流水线上被生产出来的“艺术品” 。
工业品的标准化体现在盲盒的大小一致,生产标准和包装标准足够统一;而“艺术品”的魅力在于很难被量产 。
然而,关于泡泡玛特产品瑕疵、售后及二手市场高溢价的争议从未停止,从工业品的角度来说,泡泡玛特并不合格 。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泡泡玛特“大娃娃”产品线,价格均在899元-4999元不等,“限时限量”的发售方式一度引发“娃圈”狂潮,二手市场甚至有用户标出最高38万元的挂牌价 。
潮玩|“虚假”才是泡泡玛特的真实?
文章图片

号称“年轻人的第一件收藏品”,但泡泡玛特大娃娃却与小娃娃一样受到争议,销售过程中出现了例如娃娃脑袋外壳右边凹陷、胳膊有白痕、腿部有脏点擦不掉等瑕疵、售后难问题 。
【潮玩|“虚假”才是泡泡玛特的真实?】艺术品的收藏价值除了由稀缺性、二手市场的溢价来衡量外,还需要考虑文化价值、技术和历史价值等 。
在这个层面上,泡泡玛特“天价”大娃只能说是披着“艺术品”外衣,在饥饿营销主导下品质不一的工业品而已 。
泡泡玛特想要以IP文化产品的角度切入年轻人市场,却在工业量产中出现了“瑕疵”,这种瑕疵是在“工业品”、“艺术品”角色之间选择的顾此失彼,也是在“虚伪”和“真实”间的心口不一 。
说到底,它只是一家做消费品的公司 。
03、万物皆可盲盒,泡泡玛特何去何从?泡泡玛特一炮打响了盲盒市场,而随着盲盒商业模式的推广,一个“万物皆可盲盒”的时代也已然到来 。
一方面,各类物品与盲盒结合,产生了玩具盲盒、首饰盲盒、口红盲盒、快递盲盒等各类盲盒,甚至还有“只花一元钱就能找到有缘人”的“脱单盲盒” 。
另一方面,泡泡玛特盲盒涨价、核心IP持续性待考 。截止到2020年,泡泡玛特持有的IP超过93个,包括自有IP(Molly、Dimoo等),独家IP(PUCKY、The Monsters等)以及非独家IP 。
最令泡泡玛特焦虑的是,除了被大众反复提及的Molly,其他IP的大众认可度并不高,数据显示,泡泡玛特9个自有IP在2020年的营收总占比仅为10.7%,这种情况与直播电商行业极其类似,除了头部IP、剩下的多半只是陪跑型选手 。
潮玩|“虚假”才是泡泡玛特的真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