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海尔失速,但没有了张瑞敏的“大锤”

海尔|海尔失速,但没有了张瑞敏的“大锤”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奇偶派,作者丨零九,编辑丨 钊
执掌海尔37年后,年逾古稀的张瑞敏决定放下权杖 。
11月,张瑞敏辞任海尔董事局主席,将海尔交棒给55岁的周云杰 。作为“1984”中国企业家的代表人物,和联想柳传志,万科王石相比,张瑞敏最早走入公众视野,却是最晚离开权力中心的那一个 。
在张瑞敏以“铁锤砸冰箱”为起点的治下,海尔从一个深陷亏损的濒危工厂中立起了质量招牌,又在激荡的时代浪潮间一步步成长为知名的家电巨头 。如今海尔历经近四十载历练,已是毋庸置疑的“中年企业” 。
和人到中年一样,企业到了中年,自然免不了有些烦恼 。
近年,互联网和智能家居大潮汹涌,海尔从传统家电向智能家居服务转型的步子也越迈越大,甚至连公司名字都改成了“海尔智家” 。然而几年过去,海尔在智能家居领域的份额堪堪迈过10%,身上传统家电厂商的标签仍然显眼 。
海尔冰箱和洗衣机仍是畅销品,只是卖着卖着,企业市值就被老对手美的甩下来2000多亿;若不是另一个对手格力得罪经销商“自废武功”,海尔的市值或许还得在“家电三巨头”里继续敬陪末座 。
转型难言成功,业务增长降速 。此时迎来换帅的海尔,再度聚集了市场的目光,其中却不只有赞许,更多了几分猜疑 。
显然,张瑞敏为后继者留下的海尔并非完美无缺 。
本文将试图从海尔当下的产品技术、资源、业务结构、表现以及市场战略来解析,迎来“后张瑞敏时代”的海尔,未来前路究竟几何?
轻视研发,溢价买技术?“我家那个海尔冰箱啊,还在用啊!质量可以,虽然偶尔会有异响,但是用了快十年也就修过两次吧 。”谈到七八年前去他家看到的那台海尔双开门冰箱,严利峰表示,他觉得海尔冰箱的质量挺好 。
这也是许多消费者对海尔家电产品质量持续多年的看法 。36年前张瑞敏锤砸76台不合格冰箱的故事,早已传遍大江南北,在万千群众心中树立了海尔“高质量国货”的形象 。
但鲜有人提及的另一面是,当时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在1984年引进了德国重工业巨头利勃海尔的生产线与设备,并一直使用到1994年 。
海尔|海尔失速,但没有了张瑞敏的“大锤”
文章图片

早期海尔产冰箱,均有着利勃海尔字样 图/网络
正是有了这些条件,海尔才在后来得以生产出国内第一批四星级冰箱 。
可以说,海尔多年来的“好质量”名声,既来源于铁锤树立的质量意识,也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当时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带来的基础设施与技术 。
37年后,海尔的家电产品早已覆盖冰箱、洗衣机、空调、冷柜、热水器、厨电等几乎所有领域,连自家的产品线都分成了卡萨帝、海尔、统帅三个面向不同消费群体的品牌 。
然而,当我们梳理海尔如今的产品部件和发展历程,却发现支撑起海尔“好质量”的技术,仍基本都是撒钱买来的 。
以海尔线上占比36%,线下占比39%,排行国内第一的冰箱为例,其核心部件压缩机分别来自于上海与日本日立合资的海立,巴西恩布拉科以及日本三菱电机 。海尔另一个市占率领跑国内的电器洗衣机,其关键部件FPA直驱电机的来源,是新西兰的斐雪派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