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造车新势力出海众生相:“蔚小理”的新增量,三线品牌的救命草?( 二 )


投稿|造车新势力出海众生相:“蔚小理”的新增量,三线品牌的救命草?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小鹏汽车官网)
国产新能源车不断加快海外扩张步伐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
一方面,造车新势力已经扛过量产考验,产能得到很大提升 。对于比亚迪等传统车企和“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来说,国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
三年前,李斌、李想和何小鹏三位大佬还在打赌谁能率先完成单月交付量破万的目标 。今年11月份“蔚小理”就历史性地集体破万:交付量最高的小鹏单月共交付15613辆新车,理想和蔚来的交付量则分别为13485辆和10878辆 。从增长曲线来看,除了蔚来受到较为严重的芯片荒影响之外,小鹏和理想的交付量增长速度极快,产能正在快速提升 。
在产能不断上升的同时,产能利用率却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痛点 。根据乘联会统计的数据,2020年我国乘用车生产利用率为48.5%,远低于2017年巅峰时期的66% 。而工信部旗下赛迪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更加不容乐观:2020年全国新能源车总产能达到2669万辆的高位,但累计销量不足150万辆,产能利用率仅约为5%,闲置产能超过2500万辆 。
投稿|造车新势力出海众生相:“蔚小理”的新增量,三线品牌的救命草?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观察者网)
另一方面,由于新造车研发、生产成本极高,扩张海外市场、提高产能利用率、扩大销售规模是各大车企摊薄成本、降低运营压力的重要方式 。
根据平安证券年内的最新研报,“蔚小理”三大造车新势力未来3年的年均研发投入预计将达到65亿-70亿,持续不断的烧钱必然会压低其经营利润、拖慢盈利节奏 。据平安证券预测,“蔚小理”的年营收规模至少要达到800亿这个水平线,才能勉强达到盈亏平衡 。
当产能达到较高、较为稳定的水平之后,扩大规模摊薄成本就成为每个消费行业的必经之路 。
但现在,“蔚小理”的营收规模距离800亿这个数字还有很大差距:三季度,小鹏总营收为57.2亿元,理想为77.8亿元,最高的蔚来才不过98.1亿元 。
从上述角度讲,开辟海外市场、增加营收来源,的确是国内车企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而且这种迫切感,不仅存在于“蔚小理”和比亚迪这样的头部品牌之中——在国内市场显得极为挣扎的二、三线造车新势力,更需要抓住海外扩张的机遇 。
出海,三线造车新势力们活下去的救命稻草?几年前,造车新势力崛起,新造车企业一度成为创投圈的宠儿、融资不断,看起来一片红红火火 。但不幸的是,由于新造车的烧钱速度和数目远超预期,据媒体统计,这几年有近50家造车新势力先后倒下:汉能、拜腾、国能、敏安、电咖、凤翔、红星等等……能够成功上岸的,不过“蔚小理”、威马、零跑、哪吒等寥寥数家 。
而在存活下来的玩家中,马太效应、二八定律、头部垄断,也成为压在三线造车新势力头顶的大山 。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日前接受央视财经访谈的时候说道:

“造车新势力里有一些是凑数的,但‘蔚小理’这三家不是 。”
何小鹏这一番自信的发言,揭示了国内造车新势力圈子里愈发悬殊的强弱分化,和逐渐固化的势力版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