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传文言文翻译注释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 八 )


祖宗委任台谏 。未尝罪一言者 。纵有薄责 。旋即超升 。许以风闻 。而无官长 。言及乘舆(shèng yú) 。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 。则宰相待罪 。台谏固未必皆贤 。所言亦未必皆是 。然须养其锐气 。而借之重权者 。岂徒然哉?将以折(zhé)奸臣之萌也 。今法令严密 。朝廷清明 。所谓奸臣 。万无此理 。然养猫以去鼠 。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畜狗以防盗 。不可以无盗而畜不吠之狗 。陛下得不上念祖宗设此官之意 。下为子孙万世之防?臣闻长老之谈 。皆谓台谏所言 。常随天下公议 。公议所与 。台谏亦与之;公议所击 。台谏亦击之 。今者物论沸腾 。怨讟(dú)交至 。公议所在 。亦知之矣 。臣恐自兹以往 。习惯成风 。尽为执政私人 。以致人主孤立 。纪纲一废 。何事不生!臣之所愿陛下存纪纲者 。此也 。
第三段 。保存法纪 。苏轼继续说:祖宗任用御史和谏官 。从没有把敢于说话的人治罪 。即使小小有所责罚 。不久后就会提拔他们 。允许他们将知道的事务上奏 。即使涉及到自己的上级 。说到皇帝 。皇上就要端正颜色地听取;有关朝廷的事 。那宰相就得等候处理 。当然 。御史和谏官不一定都贤能 。他们所说的也不一定都对 。但需要让他们养成敢于说话的勇气 。给予他们说话的权利 。并且要用他们的行为来警告某些官员想成为奸臣的想法 。
但现在呢 。看似法令严密 。朝廷清明 。都说没有奸臣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呢?养猫是为了消灭老鼠 。不能因为看似没有老鼠 。就去养不捉老鼠的猫;养狗是为了防小偷 。不能因为看似没有小偷就养不叫的狗 。同理 。御史和谏官是为了监督官员 。不能因为看似没有奸臣 。就养不说话的御史吧 。
因此苏轼说 。陛下岂能不想想祖宗设立御史的用意 。对后代子孙和天下负责呢?我听到一些老臣的议论 。说御史谏官说的话 。往往跟随众人的意见 。众人赞同 。御史谏官也赞同;众人抨击 。御史谏官也抨击 。现在舆论沸腾 。各种怨恨的话都有 。众人是怎么看到的 。御史谏官是怎么做的 。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我恐怕从此以后 。这种跟风的习惯成了风气 。都为执政大臣和自己的朋友说话 。直到君主被孤立的一天 。法纪全被废除的一天 。到那时 。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综上所述 。我希望陛下能重视法纪 。重视御史和谏官的权利 。
通过以上长篇大论的奏折 。我们看出苏轼本人对王安石变法颇有意见 。他反对用激进的制度代替平稳的制度 。反对施行一些看似对百姓有好处实际上隐患较多的青苗法、均输法等等 。并且他对于朝廷一些部门运行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
【1】台谏:御史和谏官 。
【2】乘舆: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 。这里代指皇帝 。
【3】廊庙:指殿下屋和太庙 。这里代指朝廷 。
【4】怨讟:dú 。指怨恨、诽谤 。
轼见安石赞神宗以独断专任 。因试进士发策 。以”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 。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 。齐恒专任管仲而霸 。燕哙(kuài)专任子之而败 。事同而功异”为问 。安石滋怒 。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 。穷治无所得 。轼遂请外 。通判杭州 。
高丽入贡 。使者发币于官吏 。书称甲子 。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 。而不禀正朔 。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 。然后受之 。时新政日下 。轼于其间 。每因法以便民 。民赖以安 。
苏轼看到王安石辅助神宗时 。处理事务往往独断专行 。便借助给进士考试出题目的机会 。出了一道策问题:晋武帝平定东吴因独断而成功 。前秦苻坚进攻东晋因独断而导致淝水之战失败、最终灭亡 。齐桓公专任管仲成就霸业 。战国燕王哙专任子之造成燕国大乱 。为什么事情看似相同 。效果却相反呢?看到这样的题目后 。王安石大怒 。叫御史谢景温论奏苏轼的过失 。谢景温诬告苏轼回川葬父时贩盐 。但彻底地审查之后没有得到什么结果 。
熙宁四年(公元1071) 。36岁的苏轼还是主动请求 。到外地任职 。任杭州通判 。当时 。高丽王朝前来进贡 。使者向官吏分送见面的礼品 。书函上使用的是甲子纪年 。苏轼拒绝礼品 。并说道:“高丽对本朝称臣 。书函上却没有本朝的年号 。我怎敢接受!”使者更换了写有熙宁年号的书函 。然后才接受 。随着王安石变法中新的法令纷纷颁布 。苏轼在担任杭州通判期间 。常常设法使这些新法有利于百姓 。使百姓得以安宁 。
【1】晋武:指西晋武帝司马炎 。曾平定东吴 。统一三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