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钱大妈“险象环生”( 三 )
从头部企业或大型批发市场进货,商品质量或许有所保障,但大企业所把持的品牌溢价,本身就压缩了平台的利润空间 。
而钱大妈更是将其中产生的商品成本,进一步转嫁给加盟商 。
钱大妈将商品从供应商运送到门店,会按一定比例加价,“果蔬的加价率在5%-6%之间;水产品类加价率会接近30%,因为活鱼需要加工,仅损耗率就有15%-20%”,一位钱大妈人士告诉地歌网 。
因此,无论加盟商提价还是降价,商品的进货价就丧失了比较优势,在一众社区电商玩家中,钱大妈很难站稳“性价比”的优势 。
【投稿|钱大妈“险象环生”】尤其在蔬菜、水产等品类上,钱大妈的生鲜直采也并不彻底,从经销商、批发商处采购的商品,本身就含有不必要的流通成本,最终售价自然也是高企不下 。
以叮咚买菜为例,官方披露的生鲜直采比例为79.1%,在上海等成熟地区的直采比例更是达到85%;但钱大妈方面并未披露过相关数据 。
供应链的差距,自然直接反映到商品价格上 。
地歌网对比发现,以上海为例,钱大妈门店在售的冬瓜1.5元/斤,叮咚买菜上为1.2元/斤;钱大妈门店的香蕉售价5.7元/斤,叮咚买菜上为4.99元/斤 。
在部分品类上,钱大妈并不具备性价比优势;要知道,叮咚买菜配送每笔订单的平均履约成本,都超过20元 。
尽管钱大妈也在每座城市打造城市仓,保证商品从门店采购到送货、上架,全程只需14个小时;但履约环节的高效运作,并未带来商品性价比的持续提升 。
更何况,相比交易全面线上化的叮咚买菜,以上海为例,钱大妈每日的电商销售额约为10-15万元,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仅为3%-5% 。
有上海的钱大妈加盟商还告诉地歌网,目前自己关闭了电商“次日达”业务,“(电商)需要专人分拣、处理售后,毛利率还不到10% 。”
高下立判 。
显然,钱大妈的问题本质不在于加盟商规则,而在于规则背后的供应链短板;高度依赖头部品牌、生鲜直采方面不彻底,最终让钱大妈在商品性价比的较量中丢失主动权 。
内外交困之下,在未来的道路上,钱大妈还得渡过重重险关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