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绝大多数高呼“人效管理”的企业,都掉入了四个陷阱( 四 )


举例来说 , 某个处于初生期的企业锁定了人均营收作为人效指标 , 但在人员招聘上却为了节约人工成本而大量引入生手 , 在绩效考核上更关注了大量过程类指标……用精耕细作的操作方向来支持大开大合的人效指标 , 结果自然是牛头不对马嘴 , 人均营收这个指标上表现失败是必然的 。
在这个误区上 , 有的人是“真不懂” , 有的人是“在投机” 。但是 , 只要没搞懂人效背后的数理关系 , 不懂得操作这台精密仪器 , “穿上人效的龙袍也不会变成企业的太子” , 人力资源部还是无法站到C位 。
误区4:人效管理不是事后算账人效带来的一个好处是 , 人力资源专业变得更数据化了 。于是 , 分析人效成为了人力资源专业的新时尚 , 以数据为依托 , HR们看似也专业了不少 。但仔细想来 , 分析了人效之后 , HR们后续的人力资源工作会有所不同吗?还是会一切照旧?如果人效分析仅仅停留在“事后算账” , 那么 , 这种分析可能就是无效的 , 建立在这种分析基础上的“专业”可能也是一个误区 。
人效只是一个结果 , 就结果分析结果毫无意义 。人效分析更大的作用在于发现问题 , 发现人效的驱动因素和改进机会 。在我提出的“人力资源经营价值链”模型里 , “职能→队伍→效能”是一个完整的因果链条 , 要想获得人效的提升 , 必须在队伍和职能层面有所作为 。所以 , 人效分析不应该只停留在效能层面 , 而应该深入到队伍和职能维度 。
实际上 , 这个领域就是大家关注的“数据化人力资源” 。但这个领域的难度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在我开设的《数据驱动人力资源效能提升》课程上 , 总是有学员提出这样的诉求:“穆老师 , 别整这么复杂 , 直接给我您研究出来的指标体系 , 我拿回去自己算算我们企业的情况 。”有的人想得更简单:“穆老师 , 给我们一两个标杆企业的指标体系吧 , 我们直接对标就可以了 。”
在这类朋友的眼中 ,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效管理之间 , 唯一的不同就是有没有指标来计算出数据 。但现实是 , 即使我给出了几十种实用的指标算法 , 真正能用起来指导实践的企业还是屈指可数 。当然 , 如果他们只想用指标让自己的专业看起来很唬人 , 这个目标还是很容易达到的 。
正如前面谈到的 , 人效管理是一台精密的仪器 , 而每个企业的仪器必然是不同的 。所以 , 企业要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指标体系 , 必须要找到自己的这台仪器 , 这必然是一个逐渐优化迭代的过程 。
实践中 , 我们都是基于海量的数据盘点 , 找到1-3条我称的“人效经脉” , 再为企业定制出人力资源战略地图 , 并量化为人力资源效能仪表盘 。在这个流程里 , 每往前推进一步 , 都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渐接近真相 。
什么是人效管理需要的真相?说简单点 , 这种“真相”就是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 , 并且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 以至于让人马上就想付诸实践 。反过来说 , 没有让人产生这种感觉的分析 , 都是在事后算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