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车规芯片国产化率不足,国内汽车芯片供应新机遇( 三 )
基于此 , 想要将整车行业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 就要实现MCU向SoC过渡 。因为单一功能的单一芯片只能提供简单的逻辑计算 , 无法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 , 新的EE架构推动汽车芯片从单一芯片级芯片MCU向系统级芯片SoC过渡 。
文章图片
在此背景下 , 相较于车载MCU的平稳增长 , SoC市场显著放量 , 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 , 全球车规级SoC市场或将从2019年的10亿美元达到2026年的160亿美元 , 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5% , 远超同期汽车半导体整体增速 。
以座舱为例 , 数字座舱渗透率不断提升 , 车内数量不断增加 , 屏幕尺寸不断增大 , 智能座舱快速普及 , 一芯多屏逐渐成为主流 , 也带动智能座舱SoC芯片的快速放量 。
SoC应用在智能汽车上主要有智能座舱以及自动驾驶两方面 , 相比于自动驾驶SoC , 座舱域SoC由于要求相对较低 , 成为SoC落地智能汽车的先行者 。高通、恩智浦、德州仪器、英特尔、联发科等各家不断更新其座舱SoC产品 , 在中高端数字座舱域 , 目前高通呈现垄断地位 。而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 , CPU+XPU 是当前主流 。
文章图片
但这并非意味着车规MCU就将被历史淘汰 , 相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 MCU芯片将稳定增长 , 且由于其均为成熟工艺制程 , 国内芯片厂足以应对其生产 。因为MCU芯片是车辆ECU芯片的主芯片 , 也是EE架构的基本单位 , 每个ECU负责不同的功能 。
文章图片
根据需求不同 , MCU芯片可分为8 位、16 位和 32 位 。
其中8位MCU主要应用于车体各子系统中较低端的控制功能 , 包括车窗、座椅、空调、风扇、雨刷和车门控制等 。
16位MCU主要应用为动力传动系统 , 如引擎控制、齿轮与离合器控制和电子式涡轮系统等 , 也适合用于底盘机构上 , 如悬吊系统、电子动力方向盘、电子刹车等 。
32位MCU主要应用包括仪表板控制、车身控制以及部分新兴的智能性和实时性的安全功能 。在目前市场的主流MCU当中 , 8位和32位是最大的两个阵营 。这也意味着 , 整车智能化率越高 , MCU芯片需求越大 , 市场容量天花板越高 。
文章图片
根据IC Insights估计 , 预计全球MCU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65亿美元 , 达到2026年的88亿美元 , 年均复合增速达到5.17% , 略低于同期汽车半导体增速 。同时我国MCU发展与世界齐头并进 , 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56亿元 , 年均复合增速达到5.33% , 与世界同期基本持平 。
推荐阅读
- 智能手机|车企反向造手机,两个生态的裂痕能否弥合?
- 人工智能|AI大模型,AI赛道一场不能输的“钞”能力军备竞赛?
- 汽车|AI新业务,百度的增长新曲线|看财报
- 汽车|开启吉利全面电气化进程 星越L雷神混动版体验
- 智能手机|一加官宣首批搭载天玑8100 5G移动平台 网友:一加10?
- 投稿|江淮汽车:左牵大众,右揽蔚来,百倍估值能撑起来吗?
- 18s|智能手机的开创者?魅族手机这么多年,究竟有何变化?
- 智能|智能音箱为何走上了“干掉自己”的道路?
- 汽车|大并购、砸大钱,能实现“芯片自由”吗?|芯事月报
- 智能手机|深度丨世界级巨擎手机梦碎 细数笔记本品牌移动化大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