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蓝瓶咖啡,不想成为「网红」( 四 )
新旧结合、中西合璧是上海独有的特点,也同样集中在了这栋配有蓝色瓶子的建筑之上 。
店内尽量保持了原本风貌,还原历史建筑砖缝——元宝缝,并复原砖墙和砖花,进门的视线会被白色墙壁与不锈钢操作台的结合所吸引,工业感十足 。二楼的桌椅选用了欧洲中古家具,还配有一台已有60年历史的FAEMA意式咖啡机 。
有了蓝瓶咖啡的风潮,近年来中国市场涌现的新品牌也大多走极简路线 。例如只有一个%作为Logo的阿拉比卡咖啡,以及诞生于上海的Manner咖啡,都将复杂的设计刨除,保留最简单的样子 。
齐鹏告诉「蓝洞商业」:“近些年在装修和设计风格上,北欧简约、Ins风格都非常受年轻人追捧 。”天晴也表示认同,她认为这种跟苹果公司设计极为相似的风格,确实看起来很舒服,周围许多朋友都很喜欢 。
不止一杯好咖啡“当各大便利店都以100日元的价格销售咖啡时,消费者开始有了比较 。这种良性的比较,是差别化的开始 。”日本的“咖啡教父”丸山健太郎说 。
咖啡界经历了三次浪潮 。
第一次,是以雀巢咖啡为代表的速溶咖啡,发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二次,是咖啡连锁店的兴起,星巴克、Costa就是典型代表;第三次则是打破连锁店内的全自动化机器生产的咖啡,转向精品手冲咖啡,蓝瓶咖啡,就被称为“第三次咖啡浪潮的代表” 。
这一次,随着人们对咖啡饮品依赖程度的加深,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形态和竞争对手 。星巴克也在这样的浪潮迭代中,店面升级为精品烘焙咖啡店来应对变化 。
除此之外,一些小众咖啡品牌也在上海街头不断涌现 。甚至出现了一种“Stand Coffee”,极小的门脸没有座位,路过的人买一杯咖啡,站在店外喝完继续上路,小而美的重点在于去掉“第三空间”概念,专注于咖啡本身 。
天晴就曾在2018年与朋友合伙租下了上海的一个门店,她认为,咖啡品类创新是在拥挤的咖啡市场上生存下来的关键 。她与合伙人都喜欢吃培根,所以做出了一款培根创意咖啡,从一开始被质疑,再到品尝后被喜爱,消费者的味蕾标准正在被各类精品咖啡改变着 。
丸山健太郎还曾说:“大部分客人真正需要的是一杯普通好喝的咖啡,在中国,这一块的供给是缺失的 。其实想要制作出一杯评分85的普通好喝的咖啡也并非一件容易事 。”
而蓝瓶咖啡之所以能保证全球统一的品质,满足了各国咖啡爱好者们的喜欢,源于其极为严苛的采购、烘焙、冲泡过程 。
在采购方面,其咖啡豆都需要达到SCA杯测评分84分以上,但80分以上就已经可以算作精品咖啡豆 。其品牌方曾表示,为了能够保证咖啡豆持续的品质,蓝瓶咖啡会用更高价格收购来确保供应商的稳定 。
至于烘焙,在每一家蓝瓶咖啡店附近都会有一家自己的烘焙工厂,专门保证店内使用的豆子烘焙后不超过48小时的新鲜期 。就在1月下旬,在距离上海静安区门店8公里左右的位置,就建造起了蓝瓶咖啡的烘焙厂 。
而店内咖啡师的培训,也是经过漫长枯燥地训练,让咖啡师对冲泡手法形成肌肉记忆,让精品手冲咖啡也能达到几乎与流水线生产相同的统一品质 。
为什么蓝瓶咖啡被称为“咖啡界苹果”?除了极简设计外,还源于其店内咖啡师与消费者的交流方式 。为了让消费者了解咖啡品质与风味,咖啡师会一边做咖啡,一边跟消费者介绍咖啡的水滴、粉质、冲泡时间与风味 。
起初一些年,蓝瓶咖啡的熟客们会电话告诉店员他们期望的咖啡口味与咖啡消耗量,店员会在保证咖啡豆新鲜期内,将咖啡豆送至顾客家中 。即便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蓝瓶咖啡也已经拥有一百多家门店,他们仍试图保留着这种与消费者的联结 。
推荐阅读
- 投稿|消失的「打星」
- 投稿|国产手机激战子品牌
- 投稿|“墨茉们”没人排队了,都怪BlueBottle?
- 投稿|拼销量、争上市,造车“二梯队”要抢“蔚小理”风头
- 投稿|长音频求解广播剧
- 投稿|蜜雪冰城和它的加盟帝国
- 投稿|一个二次元论坛之“死”
- 投稿|宁波能源6连板,一场押注抽水储能的“豪赌”
- 投稿|京东拿下物流黄埔,电商快递再生变数?
- 投稿|公司逼离职:威胁、PUA、监视、抢手机,我熬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