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三家中国药企进入“预退市清单”,中概股行将分化( 四 )


如前文所述,当时德勤向SEC就为何无法提供审计底稿做出解释:自2010年以来,德勤华永一直在配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美国证监会的相关要求,但中国证监会和美国证监会一直未能就使美国证监会取得文件达成协议 。
2013年5月,中美两国的监管层(中国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和美国PCAOB)同样曾签署类似的执法合作备忘录,要求双方提供和交换各自管辖范围内调查相关审计文件的框架性协议 。
2014版证券法规定,“中国内地企业境外上市涉及法律诉讼等事项需由境外司法部门或监管机构调阅审计工作底稿的,或境外监管机构履行监管职能需调阅审计工作底稿的,按照境内外监管机构达成的监管协议执行 。”
2019版新证券法延续了类似表述:“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实施跨境监督管理 。”
但从此后一系列的博弈过程来看,恐怕实际落地过程中并没有那么顺利 。在中国WTO研究会理事、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创建院长马晓野看来,仅从资本市场监管的角度来看,当前局面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滴水成冰 。
2018年美国的一部纪录片《China Hustle》,讲述了当时在美国上市的400多家中国公司中,部分公司虚构业绩,甚至还有“纸上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诈欺上市,使得一些老年投资人在美国中介公司的诱导下,亏空了养老资金的煽情故事 。专业人士表示,这个影片播出对美国监管机构构成压力,有后续针对性的监管动作也是必然的 。
投稿|三家中国药企进入“预退市清单”,中概股行将分化
文章图片

不能否认的是,在SEC提出要对中概股加强监管背后,就是有某些中概股公司曾经的历史污点 。近一点的瑞幸咖啡,某教育公司,远一点的中国绿色农业、艾瑞泰克、中国高速频道等等 。业绩造假,财报造假,比那些虚构上市公司要好一些,但是也被认为是因为旅途遥远,公司监管和法律救济方式,异地审查困难所致 。对一类公司加强监管比较好理解,专门要求中国公司就让人感觉不好,但是考虑到过往案例,这也是必须面对的情况 。
瑞幸当初被曝出造假时,国内不乏有大量声音为“割美国韭菜”鼓掌,殊不知这是中概股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一次信用危机,可以说遗祸无穷 。
投稿|三家中国药企进入“预退市清单”,中概股行将分化
文章图片

截图来自前魅蓝总裁微博
马晓野指出,中国很多企业历来的潜规则是准备“三个账本”,一个给自己看,一个交税,一个公开,有的企业并不是真的需要在美国资本市场融资,而是要用在美国上市的身份回国内割韭菜,他们对美国监管要求并不认真等待 。这次的“退市清单”事件很简单,就是美国资本市场跟你打交道久了,要求看你最真实的那本帐 。
如果中国企业自身硬,那么“交审计底稿”有很多途径可以斡旋,最怕的是有些三流企业自身怕被查,叫嚣着阴谋论,要回头来割自己人的“韭菜”,这就是纯粹的投机行为 。具体到医药行业来看,没有一家搞硬核研发的企业会只蜷缩在一个角落里,从原料到技术,从销售到市场,产业链必然布局全球,这次的事情是个试金石,会试炼出各家企业的成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