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时间晶体,直到世界尽头的浪漫

学术|时间晶体,直到世界尽头的浪漫
文章图片

文丨学术头条,作者丨孙小彪
3 月 2 日,Science Advances 上刊发了一篇文章:“Realization of a discrete time crystal on57 qubits of a quantum computer”,墨尔本大学的物理学家菲利普·弗雷(Philipp Frey)和斯蒂芬·瑞秋(Stephan Rachel)在IBM的量子计算机上设计出了 57 个量子比特的时间晶体 。
其实在 2021 年 7 月,谷歌就曾联合一众科学家利用自家的悬铃木(Sycamore)量子处理器实现了 20 个量子比特的时间晶体,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 Nature 上 。菲利普·弗雷和斯蒂芬·瑞秋在谷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做出了重大突破,设计出迄今最大的时间晶体 。这项成果的意义在于,它展示了量子计算机对复杂系统的模拟能力,让那些只能存在于物理学家脑海中理论模型转化为客观实体 。
学术|时间晶体,直到世界尽头的浪漫
文章图片

图 | 谷歌将时间晶体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Nature 上(来源:nature.com)
什么是时间晶体《三体》中有一段唯美的诗:我捧出给她的礼物,那是一小块凝固的时间,时间上有美丽的花纹,摸起来像浅海的泥一样轻柔 。在科幻作品中,时间是可以触碰的实体,是送给恋人的礼物,里面保存着两个人的浪漫,直到宇宙尽头这份浪漫也不会消逝 。
时间晶体英文名为 time crystals,也叫时空晶体(space-time crystals),是一种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周期性结构的四维晶体 。我们日常所接触的都是固、液、气三种基本物质形态,但随着科学的发展,物质形态的概念也得到扩展,比如等离子体态、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超临界流体等 。时间晶体是一种全新的物质形态,也是一种打破时间平移对称性的非平衡态物相 。
时间晶体的概念最早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在 2012 年提出的 。三维空间的晶体我们并不陌生,比如冰块、钻石等 。晶体是微观粒子在空间上周期性排列的几何对称结构 。维尔切克在给学生上课时开始思考,能否把三维晶体的概念拓展到四维时空中,让物质在时间的维度上周期性排列 。也就是说,时间晶体在不同时刻具有不同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的变化具有周期性 。举个通俗的例子,一个时间晶体可能第一秒是白糖,第二秒是红糖,第三秒又变回白糖 。
学术|时间晶体,直到世界尽头的浪漫
文章图片

图 | 弗兰克·维尔切克(来源:frankawilczek.com)
三维晶体具有空间平移对称性破缺,与之类比,时间晶体也该也具有时间平移对称性破缺 。所谓空间平移对称性(symmetry of space translation),是指一个物理系统沿空间某一方向平移任意距离后,物理定律不会改变 。简单来说,就是在不同地方做相同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而时间平移对称性(symmetry of time translation)讲的是在不同时间做相同实验,得到的结果相同 。
对称有高低之分,圆形要比矩形的对称性高 。液态的水是各向同性的,固态的冰是各向异性的,水的对称性要比冰高 。这种高对称到低对称的过程就叫对称破缺 。三维晶体要移动整数个晶格常数的距离才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时空晶体也要经过特定的时间才能回到初始状态 。也就是说你在第 1、3、5 等奇数秒看到的是白糖,第 2、4、6 等偶数秒看到的是红糖,红糖与白糖之间的差异,就是时间晶体的时间平移对称性破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