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智能化时代,车险业务的主机厂变局( 二 )


反过来想 , 如果能够实现按里程收费与个性化定价 , 这一不公平就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 , 这其实也是很多年前就火过一把的UBI车险之精髓所在 。
UBI车险多年来在我国也没有得到长足发展 , 其实主要还是关于传感器的问题 。想要获得个性化的驾驶数据 , 保险公司无疑需要为投保人加装传感器来监视其驾驶行为 。
不过试想一下 , 这些传感器除了监视司机驾驶行为之外别无他用 , 对于驾驶习惯不好的司机而言 , 自然不会没事去装一个给自己找罪受 。
那么为何说主机厂是UBI车险的最佳执行人?
很显然的一方面原因在于 , 当前诸如特斯拉、蔚小理等品牌的智能汽车 , 虽然同样装了大量可以给主机厂提供数据价值的传感器 , 不过这些传感器的显性价值在于辅助驾驶 , 是为车主创造价值 , 车主也自然更易于接受 。这就使得智能汽车主机厂当前拥有个性化数据这一保险行业暂时几乎无解的优势 。
另一方面 , 如果我们沿着按里程投保的思路继续开脑洞 , 那么主机厂们还可以在一个黄金场景中添加可选项 , 从而进一步展现UBI车险的价值 , 即补能场景 。
不妨做一个这样的设想 , 未来的车险与补能在支付环节进行一个可选项绑定 , 就比如今天我们在购买机票、高铁票或是租车等出行产品时 , 一个紧密绑定的选项就是保险选购 。
其实这一设想的支撑基础也客观存在 , 如今诸如特斯拉、蔚来、小鹏等车企都在重度布局自身的补能基建 , 各家车主充电或换电时往往都是在各家品牌的APP上实现大部分线上流程操作 。
未来就比如某汽车品牌车主在充电完成后 , 手机APP上支付了本次300公里的充电费 , 顺便就可以勾选购买接下来300公里的车险 , 当然这300公里的车险费用也一定是以个性化的UBI形式来收取 。
这一方案的优势将会体现在两方面 , 一是可以反哺品牌补能业务 , 可以通过补能、车险的联合支付进一步细化出更多优惠措施 , 将自家补能体系流失的客户引回 , 提高品牌补能设施使用率 , 以增加主机厂补能板块收入 。
二是存在着社会层面的积极价值 , 短线式购险将会更直观地展现UBI车险定价灵活性 , 车主驾驶的越规范就能越“省钱” , 在每次充电时都能以保费的形式来复盘自己此前数百公里的驾驶行为规范度 , 很可能无形中就会激励更多驾驶员保持驾驶规范性 , 从而降低社会面的交通事故发生率 。
也因此 , 主机厂以UBI形式入局车险行业 , 客观存在着可实施性与收益两方面的价值 。
势能:自动驾驶订阅对车险的降维打击如果用长远眼光来看 , 对于传统车险行业而言 , 另一个能够引发行业转型的关键词似乎同样已距离行业越来越近 , 那就是“责任主体迁移” 。
SEA的自动驾驶分级制度中明确指出 , 在L0-L2的等级划分被统称为“辅助驾驶” , 而从L3开始 , 就已经是“自动驾驶” 。
这也是为何如今不少主机厂都在打着分级的擦边球 , 即便是称自家辅助驾驶能力达到“L2++” , 也绝不会说是L3 。当然 , 大部分国家仍未向乘用车开放L3及以上路权也是事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