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共同富裕不只是道政治题

投稿|共同富裕不只是道政治题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丨华商韬略,作者 | 毕亚军
前段时间在文章《2022年的中国很困难?1992年的中国难不难?》中谈到:中国经济还有倍数级增长空间,展望未来30年,中国完全有可能取得超过此前30年的发展成就 。
有读者留言表示不同意,认为中国各行各业现在都已基本饱和,甚至悲观地认为,谈现在还有过去30年那样的机会和空间,是痴人说梦 。今天就这个问题再次表达我的乐观,尤其解释一下乐观的理由 。
01这个理由就是我当时在文中提到的,共同富裕 。
总书记于去年的中财委会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以来,社会各界对共同富裕的关注和探讨很多,但就我的观察,这些讨论谈分蛋糕的多,谈做蛋糕的少,从政治和意识形态层面谈得多,从经济层面谈得少 。
直接讲我的基本看法:共同富裕不只是道政治题,更是道经济题 。它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的承诺和政治追求,也是党和国家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方略 。
无论政治层面,还是经济层面,这都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的大题目 。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党创新探索出的对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更优解 。
凭什么这么讲?
因为,我们推进的共同富裕不但解决贫富悬殊,促进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而且更充分地激活生产力和生产要素,更充分地培育和壮大市场,进而形成经济可持续的更大动能和空间,为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提供更强更可持续的保障 。
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劫富济贫,也不是西方高福利,共同富裕是要共同奋斗 。稍微对党和国家有关共同富裕的精神进行全盘理解,基本上就会有清晰的结论: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要创造更公平的环境,让人人都有更好更公平的机会和条件去奋斗、去创造,并且更好更公平地分享奋斗与创造成果 。
一些产业政策调整,也是指向这一方向 。比如,对中小微企业持续不断的加大投入,对欠发达地区持续不断的加大投入,对一些高利润行业的调节等等 。
这一切,都是更充分地培育和壮大市场,进而形成经济可持续的更大动能和空间 。
02为什么这样的共同富裕才能更充分地激活生产力和生产要素,更充分地培育和壮大市场,进而形成经济可持续的更大动能和空间?
以西方的高福利为例 。
它似乎也指向削弱贫富悬殊,达成共同富裕,但其富人养穷人的模式,以及由此滋生的穷人靠富人养的依赖思维,就注定了它的整个生产力和生产要素是不能被充分调动的:如果不奋斗就可以被养,那为什么要奋斗?
其结果就是很多有能力去奋斗的人,也选择不奋斗 。高福利养懒汉,最终导致整个竞争力衰退的“福利陷阱”,这已经在很多发达国家被证实 。
比如,希腊曾经搞过公务员高福利,每年14薪,40岁后就退休领养老金,但最终人口刚刚千万出头的国家,公务员上百万,却陷入经济萎缩、债务危机 。
这两年疫情中,一些国家有工作能力的人选择躺在家中等福利,也是个例子,出去上班的收入可能还不如躺在家里等,那为什么要上班?
所以,不搞高福利,以更公平的机会和条件去推动共同奋斗来实现的共同富裕,其实质也是进一步促进和鼓舞奋斗精神,进一步激活生产力和生产要素 。
总书记一直强调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