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Spotify与三大唱片的权力游戏

投稿|Spotify与三大唱片的权力游戏
文章图片

文 | 音乐先声 , 作者 | 鲁修修 , 编辑 | 范志辉
本月初 , Spotify获批了一项新专利 , 能够在音乐流媒体环境中判断一位音乐人是否拥有“突破性”的可能 , 简单来说就是A&R的作用 。在专利说明中 , Spotify表示 , 将通过这项专利尽早寻求与发掘的潜力音乐人提前合作 , “进行可能的音乐营销和录音版权合作” 。
这是继2018年之后 , Spotify再次“越界”向行业上游发力 , 挑战主流唱片公司 。当年 , Spotify曾尝试与音乐人直接签订版权授权协议 , 并支付预付款 , 也曾在音乐人服务Spotify for Artist上内测了音乐人免费自发行服务 , 但迫于三大唱片的压力 , 很快都“无疾而终” 。 
投稿|Spotify与三大唱片的权力游戏
文章图片

如今 , 游戏规则已不再是你攻我守 , 在渠道与内容的融合大势中 , 产业上下游正在进行一场新的权力博弈——唱片公司愈发注重渠道的打造 , 流媒体平台加码内容布局 , 两者都在业务的相互渗透中实现了新的发展 。
时隔四年后 , Spotify再度卷土重来 , 试图越过唱片公司直接与音乐人达成合作关系 。这回它的底气从何而来?谁将是这次权力游戏的赢家?
Spotify的A&R黑科技在专利说明摘要中 , Spotify将这项专利称为“在流媒体环境中预测潜力音乐人的系统和方法”.至于何为“流媒体环境” , Spotify进一步补充道 , 系统数据将来源于多个流媒体平台 。不过具体应用时将涉及哪些音乐流媒体平台 , 目前尚未可知 。
这项专利的核心逻辑并不复杂 , 为了判断一位音乐人是否具有潜力 , Spotify设置了2个关键值——minimum playback threshold(最小播放阈值)和minimum growth threshold(最低增长阈值) 。
投稿|Spotify与三大唱片的权力游戏
文章图片

如果一位音乐人的歌曲播放量高于最小播放阈值 , 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增幅超过最低增长阈值 , 那么便可被视为具有“突破”的可能 。比如 , “最低播放阈值”可能是一个月内跨平台的 20万播放量 , 且“最低增长阈值”可能是播放量每月增加 300% 。Spotify 强调 , 这些指标“只是示例性的 , 最低播放阈值可能更高或更低” 。 
其实 , 大数据驱动的A&R技术发展已有多年 , 不少平台都研发出了独有的A&R黑科技 。其中 , 部分数据A&R平台选择的维度是音乐人 , 以2018年被华纳音乐收购的Sodatone为例 , 不仅从播放量、点赞量、收藏量等音乐流媒体数据入手 , 还综合考虑音乐人在Youtube、TikTok等视频平台上的表现 , 通过较为立体的数据描述来预测音乐人的职业前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