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从格灵深瞳上市破发看AI概念虚火( 二 )


【投稿|从格灵深瞳上市破发看AI概念虚火】可以简单的看下公司的财务数据,基本结论是该公司不仅营收体量较小,且仍旧处于连年亏损的状态当中 。
据招股书,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1-6月,格灵深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196.35万元、7121.07万元、24,271.56万元和7218.80万元;净利润分别为-7456.55万元、-41,758.32万元、-7820.16万元和-5703.79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6990.22万元、-41,352.66万元、-7,786.92万元和-5,691.11万元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30.15万元、-18,861.19万元、-10,213.40万元和-5473.99万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066.09万元、-11,063.18万元、3508.82万元和-4404.14万元 。
而根据第三方的预计,按照公司目前的发展速度,距离公司盈利可能还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 。例如华创证券就给出预测,认为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4.08亿元、5.54亿元、7.29 亿元,对应增速39%、35.7%、31.6%;归母净利润为-5300 万元、-3900万元、-1700万元 。 这也意味着公司在2024年之前都不可能盈利 。
02 较高的客户集中度目前,该公司专注于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提供面向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体育健康、轨交运维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
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三大领域,并在体育健康、轨交运维等新领域进行了前瞻性的业务布局 。其中,城市管理和智慧金融领域的销售收入合计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1.9%、86.3%、83.0%、95.3%,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
更加细分来看,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农业银行、东方网力、朝阳农委、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和中金银利,前五家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在公司总体销售收入中占比达到了75% 。
投稿|从格灵深瞳上市破发看AI概念虚火
文章图片

较高的客户集中度会降低公司抗风险能力,前几个大客户任何的流失都会对公司的整体业绩造成冲击 。不过随着AI下游行业的扩张,也不排除市场对产品需求持续增加的可能,那么随着客户多样性的增加,大客户集中度有可能会降低 。
只是,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格灵深瞳需要在未来的财报中,不断拿出强有力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商业落地能力 。
结语从大趋势看,人工智能的应用在赋能制造、医疗、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智能化转型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实现和壮大智能经济、构建智能社会专有的服务设施能力体系贡献很大力量 。
具体来看,人工智能行业可以具体划分为底层的基础层、中间的技术层与上层的应用层 。其中基础层主要包括芯片和基础软件框架,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石;而技术层则通过关键技术和算法模型完成技术型支撑;最终落地的是应用层,面向特定的应用场景需求而形成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 。
格灵深瞳就是一家专注于技术层与应用层的AI公司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我国人工智能,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具体的在场景中的应用,都仍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发展迅猛的同时,成熟的商业价值仍旧有待细细考量和评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