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让乐华赚翻的虚拟偶像,用真人艺人征服“二次元”?( 三 )


并且 , 在陆青看来 , 像是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了虚拟主播“申?雅”一样 , 目前很多地方电视台都在尝试推出虚拟主播、主持人 , 大有为“虚拟人”站队的趋势 。而有地方电视台介入这一领域 , 加上综艺寒冬背景下A-SOUL的逆流而上 , 也给了更多企业涉足这一领域的信心 。
【投稿|让乐华赚翻的虚拟偶像,用真人艺人征服“二次元”?】“在2021年年末 , 乐华又推出了虚拟男团‘量子少年’ , 加码虚拟偶像赛道 。这也是在验证女性向虚拟偶像究竟有多少市场 。而如果量子少年此后成功复刻A-SOUL的表现乃至超越A-SOUL的话 , 下一个‘王一博’说不定真的会诞生在女性向虚拟偶像领域 。”陆青表示道 。虽然这话有点开玩笑的成分 , 但她对于虚拟偶像前景的乐观情绪 , 却没有半点动摇 。
APP主题也能卖钱 , “皮套人”的商机究竟有多大?不过 , 虽然乐华用A-SOUL的成功 , 向市场证明了真人偶像的运营方法是可以直接套用到这一新赛道的 , 但如果只是单纯即将“皮套人”视作真人偶像产业规避监管政策的新选择 , 视野难免会有所局限 。
毕竟 , 虽然内在是真人扮演者 , 但“皮套人”们直接呈现给观众的 , 仍然还是风格各异的虚拟形象 。
虚拟形象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也相当火热 , 华硕、黑鲨手机、王老吉、屈臣氏甚至是过去一直给人以“传统”的品牌印象的白象电池 , 都在近年来推出了自家的虚拟形象 。而这种“纸片人化”的风气倒也不难理解 , 随着Z世代中越来越多成员走进职场 , 消费能力大幅增强 , 如何讨好这些年轻人已经成了企业们的“必做题” 。
而得益于Z世代乐于自我表达的个性 , 想要得到这些消费新势力的画像并非难事 , 像是电竞、三坑服饰还有潮玩盲盒 , 几乎都是Z世代自己暴露给市场的弱点 。

而虚拟形象也不例外 。在Z世代中 , “95后”成员有着相当高的比例 , 而这部分人成长的时代 , 国内对于动画版权的管束还没有那么严格 , 使得他们很轻易地就能获取到大量盗版的动画资源 , 甚至部分地方电视台也时常会播出一些经典的日漫作品 , 这些环境因素促成了这部分群体广泛的日漫喜好 。而对他们而言 , 日漫风格的虚拟形象无疑是正中自己的“好球区” , 会对采用这一风格品牌形象的企业产生一种非理性的好感 。
而当使用虚拟形象的变成能够互动交流的“皮套人”的外皮之后 , 它们对于Z世代粉丝的吸引力也依旧存在 。
当然 , 如果只是用可爱的动漫小人将年轻人吸引过来 , 于商业角度而言还称不上是高明 , 于是许多企业在之后都想到了从虚拟形象本体入手进行变现 。
目前看来 , 将虚拟形象变现的手段非常多样 , 除了广告代言这样的“常规操作”外 , 它们还能在线下出售一些印有形象的周边产品 , 包括且不限于各种插画色纸、明信片、海报、亚克力立牌/挂饰、徽章、布偶、手办、抱枕等 。这些产品往往有着相当高的溢价 , 不过Z世代用户总会“为爱买单” , 所以它们基本不愁销路 , 能以较低的成本收获极大的回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