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社交电商式微,农业能成为拼多多第二增长曲线吗?( 三 )


拼多多的日子自然过得比上面这些同行要好得多,但也不是高枕无忧 。最近几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六万人直播间砍价失败”事件,就再次暴露了拼多多砍价模式的争议 。
根据价值研究所的观察,这已经不是拼多多第一次出现类似投诉了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输入关键词“拼多多”,出来的结果多达43万条,其中就包括大量针对虚假广告、砍价规则与平台宣传不符的投诉 。
翻看下方投诉就可以发现,诸如“找了七八个人助力,一直显示要再多一个人助力,简直就是无底洞”、“虚假宣传、营销过度”、“说是大转盘提现100,让我邀人,后来又说差金币又要我邀人,完了又差钻石要邀人……”等类似的评价不断映入眼帘 。
从这些评价也可以看出,用户对拼多多复杂的返现活动、砍价规则已经不堪其烦,拉新效果自然也会逐渐降低 。而拼多多用户增长的停滞也证明,这一套增长法则正在失效 。
投稿|社交电商式微,农业能成为拼多多第二增长曲线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黑猫投诉平台)
为什么这套法则会失效?除了前面提及的口碑危机之外,社交电商还遭遇了哪些麻烦?价值研究所认为,我们得从源头上找答案 。
拼多多以砍价、拼团为主要方式的社交裂变法则之所以能大获成功,主要得益于两点:微信的庞大流量池,以及对下沉市场消费者来说极具吸引力的低价优势 。
但如今,这两个优势都已经不再明显 。
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言,为了狙击拼多多,阿里、京东过去几年拼命下沉,淘特、京喜的诞生为下沉市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而同一时间兴起的直播电商也消弭了拼多多在性价比方面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错过直播风口的拼多多,已经越来越难留住“小镇青年”们的心了 。
另一方面,自2020年开始,京东、阿里在下沉市场大搞“基建军备竞赛” 。这两大巨头的根本目的很简单:通过稳定的供应链、物流体系丰富电商业务的线下场景,以弱化拼多多在线上流量上的优势 。
以京东为例,官方数据显示,京喜、京喜拼拼以及京喜通三大业务群的全链路物流服务已经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实现100%覆盖,千县万镇24小时达服务覆盖全国90%的县级行政区 。
需要注意的是,拼多多对比阿里、京东,还有一个很大的隐忧——营收结构过于单一,除了主营电商业务之外难寻第二增长线 。
和不断提升自营商品占比、资产越来越重的京东,以及触角早已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阿里相比,拼多多的电商业务从成立之初就遵循少SKU、高毛利、高单量的发展模式,通过快速增长的MAU、订单数覆盖成本,推高利润率 。
拼多多兴于社交电商是不争的事实,依赖社交砍价模式进行流量裂变和用户积累的模式大获成功,也让其一度被业内人士誉为“电商行业的重构者” 。但在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拼多多的社交电商基本盘压力越来越大 。
在社交电商日渐式微的情况下,陈磊以及以他为首的管理层,恐怕真的需要好好探索一下未来的方向了 。
死磕“百亿农研”,是在下一盘大棋?好在,对于现在这种情况,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也是早已做好心理准备 。
在财报电话会中,陈磊表示拼多多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服务好现有的8.7亿用户,满足他们日益变化的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