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王小卤到底是“凤”还是“鸡”?

投稿|王小卤到底是“凤”还是“鸡”?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新熵,作者|嘉荣,编辑|伊页
2016年,33岁的王雄坐在某上市国企投资战略部办公室内,一成不变的环境让他心灰意冷 。每天做战略研究的日子在王雄看来,会使人变得不接地气,于是他毅然投身于创业热潮 。 
看到周黑鸭、绝味鸭脖和煌上煌成功上市,王雄意识到了卤味的增长前景,All in了自己太太喜欢吃的猪蹄,主打“胶原蛋白”卖点,定位精品路线 。可惜天不遂人愿,这一品类难以覆盖更广的用户人群和更多的场景,因此未能实现他的卤味梦 。 
随后王雄押注虎皮凤爪,不惜重金输血线上流量,其富有爱情色彩的创业故事随之在网络走红,与此同时王小卤品牌的销售额势如破竹地增长 。 
2019年,王小卤全年销售额2000万元,第二年销量便突破2亿元,2021年销售额目标更是定在了6亿元 。 
但故事好听,未来的路却不一定好走 。 
不得不说,王小卤赶在了新消费疯狂的好时候 。2020年至2021年,一年内完成了三轮融资,为大手笔营销打下了基础 。但当前新消费遇冷,投资方们愈加冷静,流量战争却并未熄火 。王小卤更是加大火力,在各大社交端抢占流量高地 。 
随着赛道内卷激烈,将增长的厚望给予凤爪,王小卤面临的挑战并不小,通过营销红极一时并非难事,如何长红才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 
大单品战略的B面 “All in凤爪”,是王雄一直以来坚持的战略聚焦打法 。 
即便王小卤旗下还有猪蹄、牛肉、豆干等产品,在推广中却只能看到对虎皮凤爪的“偏爱”,其他都卖而不推,一度让人以为王小卤只有凤爪 。 
采取资源聚焦进行单点突破,的确可以助力新生品牌快速抢占消费者心智,发挥规模效应 。“王小卤=虎皮凤爪”无疑帮助了王小卤实现快速突破,但过度依赖虎皮凤爪这一单品的背后却释放着危险的信号 。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 
一些曾同样坚持大单品战略的即食零食品牌,凭借主打的产品侵入市场并成功上市,依旧困于大单品战略带来的增长压力,甚至饱受市场利空,曾经细分龙头的优势却成为了增长突破的瓶颈 。 
2015年,泡椒鸡爪占营收70%的有友食品曾冲刺IPO,因产品单一及食品安全风险失败 。2018年,有友食品凭借泡椒鸡爪实现超10亿营收,并成功上市 。这个故事激励着王雄,还激动地将有友食品视作范例,在公司和同事们进行讨论 。 
证监会在首发反馈意见中,曾要求有友食品说明公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泡椒凤爪类收入占比高达75%的原因,以及改善的具体措施或计划 。 
不过,时隔多年,有友食品的单一结构问题依然难解 。 
有友食品自己也表示,泡椒凤爪的优势行业地位为公司在品牌、声誉、竞争力等方面带来了明显的规模效应,但从长远发展考虑,这种较为单一的产品结构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 。 
大单品战略的产品结构在市场变化下的抗风险能力格外脆弱 。 
2018年由于生鸡爪均价涨幅32.4%,有友食品随后针对泡椒凤爪系列产品进行提价 。但提价需要一定时间传导至终端,市场对产品成本提高故而涨价的措施也未必买单 。2019年有友泡椒凤爪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86% 。 
这为同样押注鸡爪的王小卤敲醒了警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