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国平安被低估了吗?

投稿|中国平安被低估了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节点财经,作者| 一灯
增长见顶、投资踩雷、股价大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平安(601318.SH、0312.HK)正在经历艰难的时刻 。
3月17日,中国平安发布2021年年报,全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479.61亿元,同比增长6.1%;因对华夏幸福计提减值准备43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6.18亿元,同比减少28.99% 。
【投稿|中国平安被低估了吗?】与此同时,公司A股和港股股价均已跌出2018年以来新低 。
而在稍后的业绩会议上,其首席执行官及首席财务官姚波表示,过去一年外部环境波动及寿险周期性等因素影响,中国平安股价确实存在低估情况,“希望市场给予耐心和时间 。”
究竟是价值低估还是价值归位?股价继续寻底还是迎来“觉醒”?平安这份年报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
寿险和健康业务依然承压投资平安,首先关注的一定是寿险和健康险 。概念不再重复,大家都懂得,就是生老病死那些事 。
重要是的,这是平安最具价值的板块,也是平安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和业绩生长“引擎”,长期贡献公司6成以上营运利润 。
2021年,平安寿险+健康险部分新业务价值378.98 亿元,同比下降23.6%,较前三季度进一步扩大5.79 个百分点;新业务价值率27.8%,同比下滑5.5 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30.7%进一步走低,创出近十年最低 。
通俗地讲,新业务价值就是每年销售的新保单预期未来产生的税后利润折现值,并经过有效业务价值、内含价值,最终转化对股东的回报 。他反映的是保险公司的业务拓展能力和后续成长潜力,可以粗略理解为是净利润的加速度 。
理清了这层关系,分析平安的逻辑就很清晰了 。要想做大“盘子”,保持利润高增速,归根到底还得落实到新增保单和保费上 。
但在2021年,这一关键指标无论是量(新业务价值)还是质(新业务价值率)都不太好看 。
投稿|中国平安被低估了吗?
文章图片

 
投稿|中国平安被低估了吗?
文章图片

对此,平安给出的解释是受储蓄型产品占比上升导致新业务价值率下滑,以及公司坚持高质量人力发展,转型期间代理人数下滑的双重影响 。
拆解新业务价值的构成情况,盈利能力最强的“长期保障型”险种在2021年大幅减少51.4%,占比从52%下降至33%,而盈利能力较弱、久期短的“储蓄混合型”险种和短期险占比提升明显 。用大白话说就是低价值产品卖多了,削弱盈利能力 。
观察上述一升一降的变化,折射出的其实是面对当下疫情和经济不明朗形势,人们的消费越来越偏向于短期,今朝有酒今朝醉 。至于价值率更高的长期保障型产品,往往被弃之脑后 。如果任这种短期消费思维固化,对平安是不利的 。
当然,这当中不乏平安为抢占市场,主动为之的价格战行为,通过销售低价值甚至没价值产品引流拉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