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焦虑打工人,靠冥想能解脱?( 四 )
其实,根据统计,中国精神卫生健康投入仍然整体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人均投入不过2美元,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则高达59美元以上 。
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即便仅面向高价值用户),中国市场保守估计也在3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
目前,中国政府也越来越意识到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大健康”概念,将其列入国家计划 。“十四五规划”要求建成健康中国,将人们身心健康纳入其中,“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
预料未来5年,关注大健康产业将持续爆发 。
从行业发展特征来看,冥想这一移植自欧美的身心修养模式,可能在中国庞大的市场中实现更高成长,但受限于文化差异,指望这个行业去大规模下沉渗透,则几乎是不可能的 。
04 写在最后疲累打工人群,原本是中国经济的活力所在 。过去很长时间里,面对焦虑大多数人都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只能被迫走向颓废或者更深层次的焦虑,出现了“躺平”甚至是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
当然,他们也在不断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寻找缓解焦虑走出困境的“解药”,比如健身、比如瑜伽 。而“冥想”如何成为中国人的选择?
早年美国留学期间患上帕金森并尝试了各种办法的李乐鹏,回国后创办了NOW冥想 。直到今天,他仍然在抱怨冥想还只是小众,在中国练习冥想的不到1%,哪怕铺天盖地的营销宣传也不一定管用 。
的确,冥想要落地中国,必须更接地气,要贴近中国目标消费者的生活习惯、生活场景 。在生活环境逼仄的城市空间,“打工人”需要更精简化的精神修复方式,任何需要付出更高代价、把问题复杂化的方式,都会被抛弃 。
推荐阅读
- 云存储|网盘们打打打起来了
- 投稿|XR江湖迎来罗永浩,这次是明灯还是冥灯?
- 投稿|高下载却低收入,《庆余年》距离腾讯网易的MMO还有多远?
- 投稿|11亿烟民手中的火苗,七成来自这座湖南小城
- 投稿|骑手、用户、商家的「不可能三角」,美团如何平衡?
- 投稿|中概股抄底“自救”
- 投稿|互联网本来就是实体经济
- 投稿|挤一挤中国40万音乐人的水分
- 投稿|决心与陷阱,别被「研发投入」骗了
- 投稿|存量用户时代,方兴未艾的客户服务S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