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焦虑打工人,靠冥想能解脱?( 三 )


这些课程通常在10分钟内,在各大平台相当受欢迎 。甚至,这些内容应用于的临床治疗,作为干预治疗的措施之一 。
2021年,它与在线心理健康平台 Ginger 合并,合并后的公司估值达到 30 亿美元 。
此外,据估计,美国至少有2,450个冥想工作室或中心 。它们向学员提供各种学习课程,年销售额达到数亿美元 。
对中国来说,一个全新市场的神话,往往需要更可持续讲述的故事,而不是类似于KEEP的那种“赔钱赚吆喝模式” 。
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与中国国情不同的是,冥想经济在欧美诞生并形成一种热潮并非偶然 。
高收入国家人群在寻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时,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或者说可以选择更昂贵的心理健康服务 。
但是对于低收入国家人群来说,用于心理卫生健康方面的支出肯定是有限的 。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世界精神卫生地图》报告也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 。
当然,中国东部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一线城市,由于经济发达、高收入人群聚集,的确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消费习惯仍未培育成熟 。
尽管,“冥想”的形式和内容来源于东方宗教,但是在普遍的大众接受程度来说,东西方存在明显的差异 。“冥想”的背后从一种意义上体现了西方人对东方神秘文化的宽容与接纳,何况它还经过欧美的心理学实验将其解构为一种科学的健康的自我身心管理模式 。
然而,对于当下的中国人来说,接受这个新鲜事物并不容易,需要更持久更耐心的市场培育 。
从商业模式来看,内容提供可以互相借鉴,甚至可以像NOW冥想2018与Michael(与海外冥想App Calm合作)签下中国区独家合作权那样,但是中国市场有它自己的“性格” 。
03 三千亿市场蓄力

【投稿|焦虑打工人,靠冥想能解脱?】人们对越发焦虑的现实情况束手无策,冥想则开始被更多人所接触和关注 。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冲击了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必然影响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 。
在此背景下,“宅经济”意外突飞猛进地成长 。NOW冥想称,NOW冥想疫情期间用户增长率达到200%至300% 。
疫情远未消退 。更严峻的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而所有迹象都显示出,告别经济连续几十年高增长的阶段,目前只是一个开始 。
而大环境的改变,其实早就开始显现——也最为根本 。
近年,中国经济转型,增速逐步放缓到“5时代” 。而与此同时,人们所面对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几座大山”沉重依旧,叠加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剧变、经济结构升级调整,各行业都受到不小冲击,尤以互联网行业为甚——经历了“996”“007”的高强度工作后,又跌入2021年持续至今的“裁员潮”,压力从未走远 。
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称,当前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而心理健康的人为10.3% 。
相关研究证实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最高,高达24.6%,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学历提高、收入增加,整体下降,然而实际情形也并不乐观 。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越发焦虑的现实情况束手无策,冥想则开始被更多人所接触和关注 。但从实际的消费和投入看,心理需求市场远远没有释放 。
Statista 2022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传统获得高效的睡眠和休息,这一比例高达42%,会采取进一步精神卫生措施的比例为37%,而真正会参与各种冥想训练的比例不到15%——它显然还称不上是一种生活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