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谁抛弃了大食代?( 三 )


沉浸式商业空间只是一种手段,本质上,是购物中心们,在自行寻找创新的门路 。
因为改造成本和历史原因,大食代一般与商城的租约在5~10年,对于现阶段亟需面对潮流变化,随时调整的大型购物中心们来说,是一笔代价颇沉的选项,而在快闪等新型商铺合作方式的趋势中,商城们有自己的算盘 。
主题街区、创意市集、开放广场,啤酒花园,餐饮配套,不是只有美食广场一种 。
一个样板案例是,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合生汇,以年轻、时尚、品牌众多成为一座地标型商业设施 。
这家购物中心将五层近5000平米的空间,设置为了综合性共享空间,用于承接各类展览、比赛和发布会等活动 。而在地下两层,则打造了21区block,八大创意主题区内,餐饮小吃、市集摊位、生活配套等品类杂糅,可逛可买,热闹非凡 。
这看起来是一件用脚投票,也不会选错的答案 。
03 来去之间 过往的大食代有两种议价能力,之于购物中心,能够调动起地下一层或顶层“死角”的活力,依靠餐饮盘活;之于餐饮,是为小店提供入驻大型购物中心的机遇 。
这两点已经被打破 。
如果去任意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的地下一层美食街区看,会发现,从米面到串串、麻辣烫,平价餐饮领域,连锁品牌已经成为主流 。
醉面、霸蛮牛肉粉、海盗虾饭,及至去年受资本宠爱而大火的拉面、小面,互联网资本介入的平价餐饮业,在迅速扩大地盘 。
在北京太阳宫凯德Mall的地下一层,遇见小面和陈香贵相邻不远,且都是新开不久 。遇见小面在去年7月完成新一轮1亿元融资,陈香贵也于去年年底完成B轮过亿融资 。
相对应的,同一层的亚惠美食就略显尴尬,相同的价位下,选择去“大食堂”吃还是服务周到的连锁品牌吃,显然是个不难选的决定 。
资本不仅爱上了吃面,夸父炸串、王小卤们一类的小吃,也有一席之地 。
换言之,那些离开大食代的人,还没出大食代的门,就已经被动辄上亿估值的面馆、小吃“抓”了进去 。
平价餐饮再也不只是夫妻老婆店的专属名词,在近些年的投融资热潮里,它成了各家用钱催跑的对象,购物中心不再是门槛 。
大食代们所占据的不利楼层,在今天更不是问题 。
B1或顶层,如今是商城们进行特色改造的最佳空间,而近些年大火的新品牌们,如泡泡玛特、完美日记等,同样在争夺负一空间——它意味着租金更便宜,或有直达地铁的交通优势 。
上海徐家汇商圈的美罗城,为与周边的几大商城形成差异化竞争,自2009年开启改造,如今已经成为知名的日本文化、品牌聚集地 。
其中,原本在地下一层的大食代,经过协商,为负一层的日式主题街区“五番街”腾位,挪至顶层,但此后五年,业绩连续下滑,最终,于2016年进行上海老字号改造,引入上海本土小吃,短暂当了一次网红 。
去年年底,大食代美罗城店租约到期撤店,新零售商业评论了解到,更主要的是,美罗城决定不再续租 。
租期长,租金低,难以改造成符合商场的形象定位,最终,成为弃子 。
如果拿掉大食代撤店关门的时代悲情因子,会发现,这场再正常不过的新旧更迭,还在持续 。换言之,没有谁想成为大食代,但大食代的命,谁都可能有 。
2020年7月,广州太古汇迁走大食代,迎来风头正盛的超级文和友,作为“餐饮界迪士尼”,这也是文和友在走出长沙后的首次落子,受到极大重视 。
文和友成为太古汇迄今租赁面积最大的租户,它还原了广州上世纪80年代的风貌,各类餐饮、生活服务配套入驻,成为“烟火气”的象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