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谁抛弃了大食代?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新零售商业评论(ID:xinlingshou1001),作者 | 王明雅,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美食广场连锁品牌大食代的颓势,还在持续 。
最近,新零售商业评论发现,大食代上海来福士店于2月中旬停止营业,不久之前,徐家汇美罗城店也已歇业 。自此,上海仅余包括迪士尼店在内的8家门店 。
北京市场同样不太乐观 。去年7月底,大食代富力广场店撤店,公告上写着“十三年相伴,来日方长”,引发了一波老顾客的怀念叹息 。北京目前仅剩东方广场、颐堤港、龙德广场和龙湖丽泽四家门店 。
这家来自新加坡的美食广场连锁品牌,是面包新语集团旗下七大品牌之一,1997年首次落子上海,进而进驻北京、成都等地,以在繁华商业中心提供多样化平价美食著称 。
大食代的没落并非一朝一夕 。在浏览器搜索“大食代”相关词条,从数年前开始,它已经与“撤店”深深绑定,杭州万象城、重庆大都会、深圳KK Mall,曾经雄心勃勃开拓的市场,无一幸免 。
对于任意一家拥有二十余年历史的企业来说,对抗衰老都是一个必答命题,大食代也是如此 。
百货的凋敝,消费者的转身,都是显性因素,更重要的,是大食代没能跟上购物中心变革的野心——今天尤为甚之 。
谁抛弃了大食代,谁又取代了大食代,从中窥见的现象与变化,仍是一个值得细说的话题 。
01 可替代的刚需 想在一线城市的中心商务区,花二三十元钱吃上一顿饱饭,选择并不多,倘若有大食代,几乎是大多人的不二选择 。
一般位于大型购物中心的顶层或地下一层,上千平方,几十家明档厨房围成一圈,山西面食、湖南米粉、铁板烧、麻辣香锅,来自天南海北的平价美食,组成一座美味天堂 。
大食代的定位即是如此 。
进驻的城市至少需要拥有两大成熟商业中心,以店为中心,辐射半径8公里之内,客群是办公室白领、附近居民和游客 。
这个前提之下,北上广深是最佳的选择 。除此之外,则是发达的省会二线城市 。大食代发展部经理王英昊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在上海这种繁华都市,大食代能开到10~13家店,而二线及三线城市,一两家就足够 。
餐饮|谁抛弃了大食代?
文章图片

它解决了一类人群的刚需 。
北京富力广场店关闭之前,林奇是其中麻辣香锅档口的常客,他在附近一家小型传媒公司工作,单位没有食堂,中午除了外卖,大食代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顿饭35元上下,在能接受的范围 。
大食代的关闭让林奇感到错愕与惋惜 。
矛盾的地方正在于此 。一方面,它拥有忠实的核心顾客群,每每撤店,都能引来不少人叹气遗憾——在大众点评或小红书等平台搜索相关信息,总是怀念居多 。另一方面,却又深陷撤店泥淖,难掩颓势 。
这种顾客的“忠实”太有迷惑性 。
《中国餐饮大数据2021》报告中提到,餐饮业庞大的企业数量,是任何行业都无法比拟的,绝对已经是中国所有行业里,注册企业最多的 。
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1月,我国共有餐饮相关企业960.8万家,以餐饮注册企业量最多的广东省为例,共有109.6万家,在未包括不规范夫妻店的情况下,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家餐饮店 。
餐饮业竞争激烈,意味着,可供“林奇们”选择的替代品,数不胜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