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们|无论985还是211,大学生最爱看的书都是它

年轻人们|无论985还是211,大学生最爱看的书都是它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 | 赵伽东,编辑 | 金花鼠、唐也钦,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前不久,一则关于“疫情文学”的话题火上热搜 。
这始于豆瓣网友@K 发布的一条动态:“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小区被封了 。”
这句话改写自卡夫卡代表作《变形记》的开头,并引发了网友们的仿写热潮 。人们纷纷模仿经典文学作品的笔触,讲述身边的疫情故事 。《挪威的森林》《百年孤独》《海边的卡夫卡》《围城》等经典作品都成了网友们的改写范本 。
说起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很多人与它们的初次相遇还是在大学图书馆 。的确,凭借丰富且免费的资源,大学图书馆寄存了年轻人思想的火种,也是不少人梦想开始的地方 。
你在图书馆读过哪些书?如今的大学图书馆,什么书最受欢迎?我们参考了麦可思整理的多所大学图书馆借阅数据,试图总结出如今大学生的读书偏好 。
01 过去一年,中国的大学生更喜欢读这些书英国作家毛姆曾说过:“人应当为了快乐而读书 。”根据亚马逊中国发布的《2020全民阅读报告》,90%的读者主要基于兴趣爱好或内在需求选择图书 。在各大高校图书借阅榜中,这一点也得以窥见 。
尽管成功学讲义、鸡汤心理故事霸占了不少商业书店的黄金区域,但对大学生而言,他们普遍对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外小说更感兴趣 。
【年轻人们|无论985还是211,大学生最爱看的书都是它】年轻人们|无论985还是211,大学生最爱看的书都是它
文章图片

《平凡的世界》是大学生借阅最多的著作,共登上了51所高校的借阅热榜 。刘慈欣的《三体》与余华的《活着》分别以36次和35次位列其后 。
1986年首次出版的《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它刻画了底层人民艰难曲折的一生,在三十多年后依然能够在中国年轻人中引发共鸣,是不少人成长过程中的必读书目 。
排名第2的《三体》不仅摘得科幻文学最高成就雨果奖,也带动了中国科幻热潮 。复旦大学文学系教授严锋曾评价作者刘慈欣,“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
1992年首次发表的《活着》也是长盛三十年不衰,令一代又一代人思索生命的含义,也让作者余华“靠《活着》活着” 。
年轻人们|无论985还是211,大学生最爱看的书都是它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电影《活着》)
前三甲都是中国本土小说,外国文学作品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在最受欢迎的前20本图书中,有9本外国小说列席 。其中既包括了《百年孤独》和《月亮与六便士》这样的世界名著,也有《白夜行》《追风筝的人》等畅销书 。
从创作者的角度看,余华和东野圭吾分别是中外作家的“顶流” 。
余华不仅仅是受人仰慕的文坛大佬,也是年轻人心中的单口相声演员 。文字的冷静悲悯与生活中的诙谐幽默形成强烈反差,被读者戏称为“把痛苦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