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没有独狼式的英雄,而是高科技化加持的新型制造业

3月20日,「创·享 CGC-XView」 合成生物学专场 ①,由华创资本投资人张志超博士对话来自美国领先合成生物学企业 Amyris 的资深科学家张国畅博士、美国领先的基因编辑技术公司 Metagenomi 的资深科学家林俊良博士,一起探讨 “合成生物学底层使能技术在美国领先企业的产业创新应用” 。
经整理编辑,今日发布完整版讨论实录 。因篇幅较长,我们根据话题将讨论内容分为三篇,供大家阅读,建议收藏 。
Topics:
• 之前的十几年,合成生物学这个概念新出现时,整体上很挣扎 。最近却开始了上升势头,为什么资本要关注合成生物学?
• 最近,已上市的几家合成生物学龙头企业,都或多或少在股价上遭遇了滑铁卢,如何看这个现象?
• 和互联网创业相比,合成生物学创业的不同之处和难点有哪些?
张志超:近十来年,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一开始比较缓慢,最近在一级市场成为了热点话题,包括资本、产业,甚至以前不关注这个领域的大型公司都开始进入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二级市场上,合成生物上市公司的股票,近期下跌不少 。二位觉得,近几年合成生物学行业有什么变化?
张国畅:合成生物学相关公司的股价下跌,其实并不是新鲜事 。如果关注过这个行业就会发现,合成生物学各种公司的股价已经跌过数轮了 。那么为什么这个概念这两年又热了起来?合成生物学是否仅仅是个华而不实的概念呢?以我的观点,肯定不是 。
最近这两年,合成生物学已经来到从量变引起质变的转折点 。而这个转折点之前,就有点像黎明前的黑暗 。举个例子,就像 2018 年的特斯拉 Model 3 经历了产能地狱,股价暴跌,几近破产,但是它挺过来以后就是一片海阔天空 。合成生物学过去发展的坎坷,主要是因为研发的迭代速度太慢了 。
合成生物学的研发框架就是 DBTL(design-build-test-learn)cycle。首先是Design,想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式来生产一个分子,那么首先得设计它的代谢通路 。大约20 年前合成生物学概念刚出来的时候,相关的知识以及相应的数据库还是很少的 。一个新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花费很多精力去发现 。但是现在,相应的数据库,比如 Metacycle 还有 KEGG 等,越来越完善和丰富,我们可以轻易地在里面找到相应的目标代谢通路、关键酶以及中间代谢物 。从设计层面来说,速度快了很多 。
第二步 Build,就是对菌种的基因进行改造和构建 。这一步首先会涉及 DNA 合成技术,当有了合适的代谢通路,下一步就是把通路里涉及到的生物酶的编码基因合成出来 。每一个酶都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来源 。设计初期,我们没有办法知道哪个或哪些酶是最好的、最合适的 。所以,我们往往需要筛选和尝试很多次 。20 年前,DNA 合成非常昂贵,速度也慢,完全无法支持这个容量的筛选 。今天就不一样了,DNA 合成的花费已经成百上千倍的下降,速度快了非常多,且成本和迭代的技术也相应地大幅下降 。
DNA合成以后牵涉到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基因克隆 。在 20 年前,大家会用一些辅助工具,比说 vector NTI 或者 SNAPGENE,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一个个地用“复制粘贴”的方式去克隆 。现在合成生物学的几个龙头公司里,科学家只需要敲一敲键盘,写一些代码,成百上千克隆好的表达序列就可以在电脑里设计好了 。之后的两三个星期,这些设计好的基因组合会被另一个专门部门合成出来,送到科学家的手里 。这个速度至少是 5 到 10 倍的提升 。
拿到设计和克隆好的基因表达片段以后,就到 Build 里的最后一步了,我们得把它们引入到微生物里,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组的改造 。过去 20 年,微生物基因改造的工具虽然有不少,但没有一个能做到真正的又快又好 。直到 CRISPR 技术兴起,把菌落构建的技术又数十倍乃至数百倍地提升了 。可以说,CRISPR 对于合成生物学的意义,就相当于手机从诺基亚到 iPhone 的提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