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微创医疗“裂变”

投稿|微创医疗“裂变”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市界,作者 | 华宇,编辑 | 刘肖迎
2月份有媒体梳理的“中国高管薪酬Top50”中,有29位来自大健康行业,其中又有6人出自医疗器械行业 。这当中,微创医疗的创始人常兆华,以2亿多元的年薪“拔得头筹” 。
除年薪外,常兆华手中还握有不少公司股份 。截至2021年6月末,其持有微创医疗至少5.11%的股份,若按现在330亿港元的市值计算,价值16.86亿港元 。
常兆华所依靠的便是他参与创办的微创医疗和分拆上市的子公司们,包括已上市的心脉医疗(2019年7月上市)、心通医疗(2021年2月上市)、微创机器人(2021年11月上市),3月31日刚过会的微创电生理,及2021年12月递交招股书的微创脑科学 。
投稿|微创医疗“裂变”
文章图片

常兆华曾说,“微创是一个有万亿市值基因的公司” 。其旗下的子公司的确被不少投资者青睐,即便不盈利也依然受市场热捧 。
01、去年亏损17.63亿微创系的“旗舰”微创医疗,2021年还是没能实现盈利 。
3月31日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微创医疗的营收49.82亿元,同比增长20%(若剔除汇率影响增速为15.0%),亏损却在继续扩大,相较于2020年的12.48亿元亏损,2021年的净亏损达到了17.63亿元,同比扩大了44.57% 。
明面上看,公司的业绩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但实际上,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如政府补助、出售资产等,与主营业务无直接关系,具有偶然性),公司从2019年开始,净利润就已是负数,当年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达到了170.59% 。
市界查询发现,2019年微创医疗处置了旗下微创电生理部分股权,借此获取了5580万美元(税后)的投资收益 。同样,非经常性损益在2021年也发挥了作用,金额达4.38亿元 。
若再把时间线拉长,其实,非经常性损益在微创医疗的业绩中,一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投稿|微创医疗“裂变”
文章图片

自2010年港交所上市以来,微创医疗的非经常性损益从0.3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51亿元,占净利润的比重从15%增长到了170.59% 。
非经常性损益占比的提高,让人不禁担忧其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
根据财报,微创医疗主要通过指定的经销商及直属销售人员进行医疗器械的销售,及主要在心律管理业务中提供售后服务来取得收入 。
且随着新业务的拓展,其主要收入来源也发生了变化 。
投稿|微创医疗“裂变”
文章图片

在2013年及以前,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的营收占比最少也有79.37% 。直到2014年,微创医疗收购了美国Wright公司旗下关节重建业务,骨科医疗器械业务营收陡增,之后多年位列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 。
2018年,微创医疗收购了LivaNova(Nasdaq.LIVN)旗下心律管理业务,布局高端起搏器,营收结构再次改变 。2021年,心律管理业务营收占比最高,为28.31%,骨科医疗器械和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分列第二、第三,占比27.69%、17.92%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