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骨科“私人订制”,划时代的新技术( 三 )


经3年合作,戴尅戎院士与杨海波工程师、上海第六手术器械公司周绪章技师团队共同发明了蜚声海内外的形状记忆加压骑缝钉,解决了经关节骨折治疗中的难题,团队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 。随后,他们又发明了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器,开创了国内外形状记忆合金医学应用的历史先河 。在名古屋国际形状记忆合金学术会议上戴尅戎被授予形状记忆合金医学应用奠基人金杯 。
上世纪80年代,戴尅戎及其团队在中国人的步态分析、平衡功能测定、国产骨水泥、多孔表面人工关节、内固定的应力遮挡效应以及无机骨粒骨水泥的实验研究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
戴尅戎院士这种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精神,影响了上海九院骨科几代人才的成长与进步,多次开创行业之先河 。
打印“智骨”,造福天下苍生
2019年1月16日,上海九院骨科又迎来一个重要时刻 。这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和王金武教授领衔团队研发的“定制式增材制造膝关节矫形器”在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中心喜获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这是上海启动医药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以来,首个由科研型企业申请到的医工结合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该技术涉及3D打印技术,将为患者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在多年研发、临床积累下转化的成果 。戴尅戎院士和王金武教授领衔的数字医学课题组多年致力于3D打印辅具标准、金属打印标准、生物打印标准等方面的工作 。此番拿到注册证,意味着注册人即可以启动委托生产的相应程序,让该产品早日上市销售,服务临床、服务病患 。
医疗器械人命关天,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拿到注册证,并不意味着就此获批上市,但这个创新项目前后不到半年就获得产品注册证,进入委托生产环节,意味着距离产品最终获批上市又进了一步,产、学、研、医这条产业转化路无疑再获提速 。这也是对上海九院骨科团队多年致力于3D打印相关技术临床应用的鼓励与肯定 。
目前,上海九院在髋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胸骨等复杂骨科手术中已多次应用3D打印的个性化金属植入物,并向口腔科、眼科、整形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等领域扩大应用 。通过多年研究与应用实践,上海九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还合作培养了大量“医工交互”人才,形成了“医工合作”个性化治疗团队,成立了3D打印接诊中心、生产与后处理中心 。
值得一提的是,肇始于上海九院骨科的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如今既是医学3D打印的远程会诊中心,也是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拥有各类软件以及不同用途的3D打印机等硬件设施,供医生和科研人员对医学3D打印进行各项前沿研究、设计与制作工作 。作为“总部”,这里还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以实现无缝连接分布于国内各地的20多个分中心 。
在行业内,人们更乐于称这些3D打印的个性化植入物为“智骨”,不是说这些骨头有多么聪明,而是说借助3D打印技术可“打印”患者有关部位的3D模型、3D打印手术导板、金属或高分子3D打印植入物,能够更精确地满足不同病人的特殊临床需要 。
当然,谈及上海九院骨科,“脑洞”可以开得更大些,这里的氛围就是妙想迸发、且勇于实践 。戴尅戎院士认为,结合组织工程技术的生物打印,是3D打印技术未来发展的下一个重要方向 。
试想一下,如果在打印材料中加入干细胞和相应生长因子,打印出的产品能发育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甚至脏器,例如皮肤、角膜、支气管、膀胱、肝脏、肾脏、骨、软骨……,将为再生医学和药物筛选的发展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