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病原体跨物种传播的结果:并非所有接种都会导致患病( 二 )


蝙蝠相关病毒似乎有较短的发病期,也观察到有较短的潜伏期,这一效应依赖于剂量,但这类研究开展得很少 。同样,作为已知储存宿主的物种的发病期比其他物种对剂量增加的反应更强烈,这可能表明在这些物种内的病毒复制和/或细胞间扩散更有效 。这些结果加在一起,固定的效应可解释43.7%的发病期持续时间的变化 。
唾液腺中的病毒滴度

狂犬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是由动物咬伤介导的,需要该病毒在唾液腺中以足够高的滴度存在 。为了测试宿主-病毒的跨物种传播状况如何影响病毒释放量,我们研究了死后唾液腺中检测到的病毒滴度作为替代 。先前曾报道唾液腺病毒滴度与潜伏期具有相关性,为了同时获得对此结果的可能解释(14-16),我们对释放的病毒滴度与潜伏期一起采用multiresponse log-normal GLMM进行建模 。仅考虑实验内聚类时,唾液腺病毒滴度与潜伏期持续时间呈中度正相关 。因此,与先前的研究一致,经历较长潜伏期的动物在死后唾液腺中往往有更多的病毒 。这种相关性部分归因于接种的物种的系统发育,相关物种具有相似的潜伏期和释放出相似数量的病毒 。剩下的残余相关性可以用剂量差异来解释,较高接种剂量导致唾液腺病毒滴度降低 。我们没有发现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发病期持续时间和唾液腺病毒滴度之间存在类似的相关性,但这仅仅是基于有限的数据(n = 80) 。在潜伏期观察到的剂量依赖的体温差异效应在唾液腺病毒滴度模型中的评估可信度不高,得到较大的后置效应值的中值(2.445),但不确定性很高 。在储存宿主状态和剂量的相互作用方面,观察到较为明显的效应:在低剂量时,已知狂犬病储存宿主物种在唾液腺中产生的病毒滴度比在非储存宿主中产生的要高 。然而,在非常高的剂量下,我们检测到唾液腺病毒滴度没有差异,可能是因为动物死亡的速度太快,以至于任何差异都无法形成 。
英文原文:
【病原体|病原体跨物种传播的结果:并非所有接种都会导致患病】Mollentze, N.,et al.,Virulence mismatches in index hosts shape the outcomes of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7, 28859–28866 (2020).https://doi.org/10.1073/pnas.2006778117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