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国医大师李士懋:只有西医是实验医学,而中医无实验,我不认同!( 二 )


我认为中医是实践医学 。神农尝百草,就是这种实践的生动写照 。经历千万年、亿万人的不断实践,积累了大量医疗经验、知识,从中发现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吸纳了当时的哲学、天文、地理等知识,相互融合、升华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复经二三千年的不断实践、完善、发展,就形成了现代的中医学 。
二、对中西医结合的反思
自1956年以来,我国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 。时至今日仍在延续这一方向道路 。相继提出了中医系统化、规范化、客观化、微观化、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等等 。这么多的“化”,实质就是以西医为尺度,来衡量、诠释或改造中医 。似乎经过一番改造后的中医,也就实现了系统化、标准化、微观化、现代化;可以用现代语言来描述中医,于是外国人可以听得懂,相互可以沟通,就与国际接轨了;中医也就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了 。
这些“化”的结果如何呢?不可否认,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大都是技术层面的,最终结论也都是证明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但很少有重大突破 。其负面效应是使中医严重西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呢?正如刘长林先生所说:“科学一元论的紧箍至今仍然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这是中医面临种种困惑的根源 。”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中西医不同的科学体系 。
中医固有其不足,但它有很多超前的科学内涵,远非现代西医甚至现代科学体系所能涵盖或“化”得了的 。例如:
1.整体观:中医是研究人体与天地万物、精神意识相互关联、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 。人是自然产物,人与天地相应;人本身是一活的形与神俱的有机整体,这是整体观的两个要点 。
2.辨证观:是在整体观指导下,根据具体形象,研究活的机体状态、信息、精神意识变化的规律 。辨证论治的本质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是纳入全部信息基础上的治疗个体化 。
3.恒动观:天地万物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人的生理、病理不断地运动变化,疾病的证也不断运动变化,治疗措施也就随之而变,才能谨守病机 。
4.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中医治病是治人的病,始终以维护、调节人体正气为目的,因势利导,无论寒热补泻、标本先后,莫不如此 。
5.多系统多靶点的综合治疗:中药由单味药到复方,是一次大的飞跃;由奇方到偶方又是一次大的飞跃 。按君臣佐使相互配伍的复方是综合调理,这与西医追求的单一成分大相径庭 。
6.中医独特的诊疗方法:从脉、舌、神、色等对生命丰富信息的获取,如对病势的判断等,具有极高的科学内涵和优势 。
7.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病症,如中医认为属同一病机,则采取相同的治疗措施;相同的病症,若病机不同,则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
8.养生、针灸、气功、预防、疾病调养等皆富哲理和科学内涵 。
9.中医大量丰富的医疗经验,许多为目前科学无法解释:很多超前的中医理论和大量的临床经验,远不是现代医学甚至现代科学所能解释、涵盖的 。片面的强调以西医或现代科学来研究、改造中医,是难以取得重大成效的 。
科学发展所追求的更高境界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通,而中医恰是这一境界的典范 。
三、中医的出路何在
1.正本清源:通过大讨论、大总结,正本清源,纠正工作中的偏差 。首先要对中医再认识、再评价、摆脱科学一元论和惟西方科学的偏见,真正承认中医这一独特的科学体系,深刻认识中医理论体系蕴涵的诸多超前的科学内涵方能健康地继承发扬 。
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知识的时候,不要忘了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 。季羡林等76位权威人士发表的《中华文化复兴宣言》宣告: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 。西方的形而上学已快走到尽头,而东方文化寻求综合的思维方式必将取而代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