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国医大师李士懋:只有西医是实验医学,而中医无实验,我不认同!( 四 )


另一点,这种惟西方才科学的导向,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改造、诠释中医的人可桂冠满头,名利双收;按中医固有规律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人遭冷遇 。长此以往,谁还去学经典谁还去继承祖国医学?这就导致了中医学术萎缩,改造中医之风盛行,势将湮没、摧毁中医 。取缔中医行不通,但改造中医却着实令人可怕,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 。
4.多元化发展:科学是多元化的,毫无疑问,发展道路也应是多元的 。西医可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发展,中医当然也应该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发展,问题在于中西间应如何结合 。
中西医结合,可从临床疗效入手,先选择一些西医难治而中医又有明显优势的病种,共同诊断,共同观察疾病的动态变化,由确有临床功底的名中医,按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去治,以证为核心,处方可以变化,可以加减,从多中心、大样本、大事件和终极结果,分析总结其规律、建立符合中医理论的判断标准 。由疗效出发,进而探讨其机理 。这里关键是中医要拿出疗效来 。一定要选确有中医功底的中医,不要那些名声赫赫徒有虚名者 。
中医学有其长也有其短,其短处之一是理论体系相当特殊,属于象科学体系,难与现代科学体系衔接,难于吸纳现代科学的成就,致使中医发展缓慢、滞后 。
短处之二是不能从微观层次阐明生理、病理及其治疗机制,这是由于科学体系的不同,不是用还原分析、线性关系来研究人体,不可能阐明其微观的机理 。
短处之三是太不系统、规范 。中医在古代是个体脑力劳动者,长期家传师授,因历史原因又缺乏沟通交流,因而派别林立,门户各异 。
由于中医本身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当然须要提高,须与时俱进,倘能借助西医知识丰富自己,将大有裨益 。但这种汲取、提高,须遵从中医固有规律和特色,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四、对中医教育的思考
回顾中医教育50年,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其功卓著 。这大批毕业生中,固然有佼佼者,而且知识面有很大拓宽,但就中医学术本身而言,仍存在着严重萎缩的倾向 。概因中医教育是比照西医教育模式,未能充分考虑中医学术特点,因而也存在一些弊端 。要继承发展中医,必须从中医教育入手 。
1.首先应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心 。教师应从科学学角度讲清科学的多元化,讲清中医理论的特点、价值及别于西方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对中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心 。
2.加强基础教育,重点是四大经典 。这是中医之本,是取之不尽的源泉 。历代名家,没有不熟读经典者 。悟透《内经》的一个观点,就可能创立一个伟大学派 。金元四大医家,温病学派等,莫不如此 。秦伯未老师提出:余之教人也,先之《内》、《难》、《本经》,使知本也;次之以《伤寒》、《金匮》使知变也;次之以诸家之说,与以博也;终之以诸家医案,与以巧也 。”知本达变,既博且巧,这是培养中医人才的途径 。
3.中医教材问题 。中医至今未离《内经》理论框架,四大经典之外也没出新经,不如在七个版本教材中,挑一个较好的为蓝本,固定一套教材,不必规定几年编一套新版教材 。
还应增设医案课,作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除传统课程之外,可增加几门选修课,介绍近代中医研究成果 。这种选修教材,因发展很快,倒应不断更新 。
4.加强临床实践 。中医的生命在于临床,中医临床经验占很大比重,光课堂教学不行,应汲取古代师徒相授的优点 。临床教学中突出的问题:一是临床基地严重不足;二是很多中医院西医治疗比重太大;三是很多临床中医师西化中医的本领不硬,越是不会,越不敢用 。长此以往,将导致临床中医一代不如一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