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国医大师李士懋:只有西医是实验医学,而中医无实验,我不认同!( 三 )


2.中医要走自己的路:按中医固有理论体系能否继续发展?历史上中医的三次大发展,已是凿凿事实 。中医近代也没有停滞发展:王清任的血瘀论及气虚中风论;晚清民初三张气血上菀的中风论,凡脱皆脱在肝及大气下陷论等都丰富了中医理论宝库,并得到普遍公认和广泛应用 。
《内经》是中医理论渊源,真正悟透了《内经》的某一观点,就可能创立一个伟大的医药学派,补土派、温病派等,莫不如此 。倘后人能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博采众长,亦大有可为 。
遗憾的是,目前中医队伍的中医根基薄弱,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我虽是文革前的中医大学生,但回想起来,颇感惭愧 。1956年入大学就反右,接着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刚毕业又是四清、文革,运动了二十年,怎能专心钻研学问?拨乱反正后,又重拾几年外语,带研究生,搞课题,学起科研方法和西医基础,弹指间已近七旬 。50年来,真正在中医上下了多大功夫?
现在我教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是带着对中医的迷茫,无奈地求学;四年授课,中西各半,实习时遇到的是严重西化的中医院,还要跑工作、准备考研,怎么能专心实习中医?即使考上了中医硕士或博士,由于形势之所需,也主要学西医课或搞实验 。知识面是拓宽了,但相当一部分高学历中医人才的中医功底却不敢令人恭维 。
3.要制定配套的相关标准、方法:发扬中医特色,实行名医带高徒,选拔培养200位名医,三次推行读书运动,强调温习中医经典这种发展中医的举措很正确 。
但现在不少人原则上高喊继承发扬中医特色,但实际工作中仍是以西医标准来衡量中医、改造中医 。
如中医临床研究,中医临床是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是天人合一的整体治疗,是以人为本的阴阳平衡调节,是强调正气、因势利导的治疗,是方药随着病情不断变化而变化才能谨守病机的恒动观 。可是现代的临床研究,要按DME标准设计,要随机、对照、重复,要双重诊断,施加因素要恒定,要统计处理等等,这样研究出来的成果,根本看不到中医特色,更甭说能对中医的发扬有多大裨益了 。但按中医谨守病机、随症加减出来的成果,难以得到承认 。
至于动物实验,要求必须造病理模型 。中医治疗是以证为核心,证的判断须望闻问切,脱离了四诊,哪来的证?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并无通约性,且动物与人相距甚远,造出的模型也就难体现中医特色,更别说个体化、运动观、整体观等等 。若不按这个模式去做,莫说学位、职称、获奖等,恐怕连个论文也发表不了 。中医在这众多“化”的指导下,许多人努力成了中医硕士、博士、专家、教授,甚至声名赫赫却不会按中医理论去看病 。照这样“化”下去,迟早把中医“化”没了 。
中医亦应与时俱进,当然具体的方法、政策、衡量标准等也须逐步摸索、总结,有些尚须待科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后,从更高层次、更新的视角去融合 。对中医这样独特、复杂、庞大的体系,绝非按现有的西医方法搬来硬套所能解决问题的 。
又如,这次带高徒,属于非学历教育,按西医那套方法搞实验研究、搞中医改造的,可授予硕士、博士,而扎扎实实跟师学习中医临床本领的,却什么也不是 。搞社会主义还强调依据国情,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难道我们中医国粹就不能理直气壮地制订具有中医特色的硕士、博士等相关学位标准,授予高徒相应学位吗?
实际上,我国是中医发祥地,最有资格、最具权威制定中医硕士、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以及中医科研成果、临床标准的 。拿出我们的尺子来,让国际接我们的轨,而不是本末倒置、削足适履地接人家的轨 。针灸学制定的许多标准,实质是中医针灸标准,以成为世界标准,全世界都须接这个轨,这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应推而广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