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2亿中国患者呼唤更强大的风湿免疫科|2020风湿医师年会召开

2020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年会
医师报讯(融媒体采访人员王丽娜)2020年是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成立的第11个年头,目前中国的风湿免疫科处于什么水平?未来还要朝着哪些方向发展?作为风湿免疫领域的风向标,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2020年年会于12月11~12日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在京召开 。
风湿病|2亿中国患者呼唤更强大的风湿免疫科|2020风湿医师年会召开
文章图片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总干事、北京协和医院田新平教授
田新平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经过11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154家委员单位、19个省级分会、9个学组 。风湿科医师的从业人员从11年前的近4000人,到现在超7000人,年会规模也从二三百人发展到超过了2000人 。
学术报告
曾小峰:抗疫逆行风湿免疫科医生不负人民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
这是2月7日,曾小峰教授在得知华西医院赵毅教授、湘雅医院罗卉教授、北京医院程永静教授等风湿免疫学界优秀青年才俊出征武汉抗疫,临行前写下的壮行寄语 。在年会上,曾教授回忆起风湿科医生“冒死”逆行仍感动不已,他和与会者一道回忆了“抗疫”过程中难忘的名字和分会为抗击疫情作出的种种努力 。
面对前所未知的病毒和疾病,风湿免疫科医生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不顾危险逆行武汉,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第一时间撰写报道,在《医师报》等媒体发表(点此回顾),这对所有正在抗击疫情的医生是极大的鼓舞 。除了前线支援,后方的风湿免疫科医生也坚守岗位,经常与前线连线会诊 。
由于新冠病毒是前所未有的病毒,唯一的经验是来自2003年非典抗击SARS 。虽然新冠是传染病,但它的发生发展和免疫有关,并且激素是唯一有循证医学证据有效的药物,而风湿免疫科医生又善用“激素”,风湿病和新冠的某些方面又有相似性,所以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紧急组织专家查阅文献,向国家卫健委提交报告,提出新冠患者包括危重患者激素、生物制剂、白介素-6、JAK抑制剂等的应用,受到卫健委的肯定,报告的内容也体现在第七版新冠肺炎防治指南中 。
疫情期间,分会还联合《医师报》举办多场学术、科普活动,邀请多学科专家参与,为疫情期间无法出门看病担忧、无助的患者带去温暖 。
风湿病|2亿中国患者呼唤更强大的风湿免疫科|2020风湿医师年会召开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分会还开展多场网上学术活动,制定了多个专家共识及研究制定学科发展计划,为卫健委的《综合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文件落地做好准备 。学科发展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其中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对已有的指南共识进行规范化培训 。
张抒扬:希望未来没有看不了的病
风湿病|2亿中国患者呼唤更强大的风湿免疫科|2020风湿医师年会召开
文章图片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教授
张教授介绍了罕见病多学科诊疗(RareMDT)模式协和经验,多学科在协和百年传承中已成为诊治患者的常态 。罕见病目录有罕见病121种,协和医院收治118种 。70%协和收治的罕见病患者首诊不清,最终都是在协和医院确诊 。多学科协作模式对罕见病诊断尤为重要,利用多学科模式诊断的罕见病病例超过90% 。
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于罕见病诊疗,可解决因疾病罕见,单个医生经验不足,及罕见病常涉及多学科、特殊诊断方法、基因诊断,没有指南可遵循,没有药物、适应证、药物可及性等问题,通过疾病主要症状核心科室医生、疾病受累器官科室医生、遗传学家、研究团队、国内外专家参与,集思广益,让患者缩短就诊流程、避免走弯路,让医生凝聚共识、高效解决诊疗问题、提升诊疗水平、开展多学科交叉科研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