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走路摔跤、面部僵硬,六旬大伯苦熬多年:都怪我,儿子快四十才找到对象!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采访人员 吴朝香 通讯员 蒋升
在拥挤的医院走廊上,66岁的阿杜(化名)踉踉跄跄走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吕文的诊室,“我现在感觉不错,就是身体仍有些异动,想再调一下,说不定就能小跑了 。”
还没等坐下,术后第二次来复查的阿杜就气喘吁吁地表达诉求 。
走路,小跑,这些对正常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在阿杜眼里,就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
阿杜是一名帕金森患者,这是他与病魔搏斗的第17个年头 。手脚抖动,肢体僵硬,行为不受控制,有时走着走着突然就摔倒了,手上脸上都缝了十几针……
今年九月,备受折磨的阿杜终于决定在邵逸夫医院进行DBS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术,俗称“脑起搏器”) 。当电刺激穿过身体的瞬间,阿杜突然对未来生活有了向往 。
在邵逸夫医院,像阿杜这样通过手术再次“昂首阔步”的患者已有上百人,DBS手术成功率达到100% 。
【帕金森病|走路摔跤、面部僵硬,六旬大伯苦熬多年:都怪我,儿子快四十才找到对象!】帕金森病|走路摔跤、面部僵硬,六旬大伯苦熬多年:都怪我,儿子快四十才找到对象!
文章图片


这只是开始:大约四五年前,阿杜出现了“面具脸”——帕金森患者面部会变得僵硬,各种表情都会减少,话说也变得结巴,哆哆嗦嗦许久才蹦出下一个字,这种窘境,对健谈的阿杜来说,就像鸟儿被剪断了翅膀 。
帕金森发病很快,约70%的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生活无法自理,发病时从床上坐起来都很困难,需要有人照顾 。而另一个更头疼的问题,是如何把他们从床上挪动到厕所 。
那一刻
他不再是孤军奋战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 。
20世纪9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把电刺激用到帕金森病上,发明了脑深部电刺激术:在大脑特定区域植入电极,通过高频电刺激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使患者恢复部分活动能力 。
吕文介绍,DBS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之一,优点是创伤小,副作用和并发症少,可全面改善疾病的症状 。
其实阿杜最初是排斥手术的,他觉得自己是家庭的拖累,近四十岁的儿子因此谈崩了好几任女朋友,而进口的起搏器加上手术费用需要30多万元,且不进医保,无疑是雪上加霜 。
可谁也不曾想到:带他走出困境的,竟是一帮同病相怜的帕金森患者 。
在本是医务工作者的妻子牵线下,阿杜在网上结识了许多帕金森患者,他们从杭州出发,一起去长沙参加全国帕金森患者的活动 。
在聚会上,这些来自全国各地,从未谋面的帕金森患者如老友般相拥痛哭,互诉衷肠,捶胸顿足后又抹去泪水打气致意 。
原来阿杜并非是孤军奋战:有人在花季年华突然卧病在床,有人则是为了治病卖掉了家里的房,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家徒四壁的帕金森患者,为了赶来参加活动,甚至不惜卖掉了家里的猪 。这心灵慰藉的力量,让他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活下去 。
做完这个手术后
他能款款步行了
三个月前,观望许久阿杜决定进行DBS手术,“那时儿子刚结婚,手术很成功 。”现在他的药量少了,走路不再是“一股脑”往前冲,而是能像正常人款款而行 。
阿杜直言,术后的他生活有了无限可能,而担忧则是,这个装置到底能维持多久?
“脑起搏器是一套精致小巧的微电子装置,包括一个脉冲发生器、两根电极和一根延伸导线,这些部件虽植入体内,但不会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 。”对于安全性,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牛焕江很有信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