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可忻|崔大夫的上海品味( 二 )


唱弹词,曲目的选择不脱江南风味
入住泰康后,老钱进入写作井喷期(老钱一向高产,只是现在更加心无旁骛),崔大夫则重新焕发了青春,让我们看到更本真的她 。许多以前被环境限制或压抑的趣好,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的释放 。崔大夫加入了合唱团,并且成为其间的主力 。在餐厅就餐时,她也会熟练地在居中摆放的钢琴弹上几曲,可能还边弹边唱吧 。可惜我无缘在场,只能发挥想象力 。
不过,崔大夫的演唱,我们倒是看过录像 。那是2017年11月19日在他们家里,推想应为中秋晚会上的节目,崔大夫唱的是弹词谱曲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曲目的选择仍然不脱江南风味 。我感觉舞台上的崔大夫少了一些平日的爽利,多了几分妩媚 。崔大夫自己说唱得不好,老钱则是非常满足地专注倾听 。显然意犹未尽,或者说,录像又勾起了崔大夫一展歌喉的欲望,我也应邀加入,与她合唱了三曲 。崔大夫是经过训练的美声唱法的女高音,我以低八度配合她的演唱 。曲终人散,我有一种非常畅快的感觉,好像崔大夫也很愉悦 。
临走时,崔大夫还为我们带上了她现烤的蛋挞 。原先还有点惊奇,口味如此挑剔的崔大夫,怎么可以接受养老院餐厅里的大锅菜?果然,后来便听说,崔大夫还是自己开伙了 。我们那天去时,原打定主意不在那里吃饭,崔大夫于是以她认为最简便的方式招待我们——烘烤蛋挞 。原料都是从网上采购的,稍微处理一下,放进烤箱几分钟,就可以上桌了 。虽然崔大夫详细告诉了我们蛋挞皮和蛋挞液的品牌以及制作工序,我还是觉得西式点心做起来麻烦,没有尝试过 。
本来想,以后还有机会和崔大夫一起唱歌,不料,转年就得到她生病的消息 。再次聆听崔大夫的歌声是在今年1月28日,我们看的是学生转发的泰康之家新春联欢会现场录像 。已经多日未进食、纯粹依靠输液的崔大夫,从病床直接登台,穿着一袭圣洁的白纱裙,容光焕发,完美地演绎了《我的深情为你守候》 。我们几乎看不出这是个病人的演唱,但又很明白,崔大夫有意在用她最喜欢的歌唱方式,从容、优雅地向大家告别 。这个告别也不是离去,而是永久的深情守候 。
按照老钱的指示,在崔大夫身体和精神状态比较好的两天以后,我们和王得后、赵园夫妇一起去泰康看望住在单人病房里的崔大夫 。我们的交谈一如往日平静,崔大夫照样表达着她对医疗细节的关注,比如要求知道营养剂的配方等等,也还在惦记着整理她的电脑 。我问崔大夫,前天唱的是不是西洋歌剧里的片断,起码在我听来是这个味道 。也许,从崔大夫口中唱出的歌声,无论是否国产,都天然带有了一种美声的西洋味 。
也是在那天,病房里来过一位泰康之家老年芭蕾舞团的团长,她和崔大夫是校友 。询问起来才知道,这位老人出身于圣玛利亚女校,该校后来与崔大夫就读的中西女中合并为上海第三女子中学,她们也算是校友了 。这个老年芭蕾舞团是由七十多岁的老人组成,想象老奶奶们用足尖跳舞,我觉得实在不可思议 。但在崔大夫和她的校友看来,这事也很平常 。
我忽然有了一种觉悟:一直以为崔大夫身上的气质,比如绝对的理智,追求细节完美,做事干净利落,说话一针见血,都和她的医生职业有关 。现在清楚了,连同她的爱吃沪菜、善于制作西式糕点,她的美声唱法、喜弹钢琴,直至她的“天鹅绝唱”,这一切应当都源自上海教会女校的教育 。曾经读到过沪上洋场富豪家庭的女性故事,即使落难,成为街道工厂的女工,她们也依旧保持着令人敬重的优雅气韵 。猜想崔大夫在贵州就是这般境况吧 。而与张允和所代表的更深浸润在传统文化中的“最后的闺秀”不同,崔大夫不是那种温润如玉的女性,而更像一块精光四射的钻石 。上海教会女校的雕刻塑造了她的品味,也让她以理性的智慧照亮了自己的人生与世界 。如今,这已成为极为稀缺的教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