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T检查中患者突发死亡,医院赔偿166万余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增强CT,想说爱你不容易 。
增强CT可以发现非增强CT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有助于临床诊断 。但是,进行增强CT检查就不可避免地要应用到碘造影剂,随着增强CT检查数量的增加,碘造影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也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医疗纠纷风险也相应增加 。
案件回顾
2005年9月29日下午,患者张某在某三甲医院行冠脉CT检查,应用碘普罗胺作为造影剂,检查完成后患者已经昏迷 。CT室医生呼叫急诊室,在急诊室医生对患者进行了紧急抢救,经过治疗患者仍处于植物人状态 。
患方认为医院在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违反诊疗常规,导致相应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故将被告诉至法院 。
审理过程中,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本案进行鉴定,鉴定意见指出:
1.主要过错:CT室未能在抢救中及时给予抗过敏药物
患者检查过程中,应用造影剂后出现“不舒服、恶心、心慌”后又出现颈面部及肩部皮肤发红,继而出现抽搐、吐白沫、血压测不到等临床表现,医方应考虑到可能为严重过敏反应,CT室立即通知急诊室准备抢救、吸氧外,应立即给予抗过敏药治疗,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
2.院方检查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尽到告知义务,无过错
检查可能出现因个人体质差异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导致休克并出现呼吸循环抑制,而最终发生缺氧性脑损害的风险,检查前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院方尽到告知义务 。
3.患者复苏成功,急诊室抢救过程无过错
在急诊室抢救过程中,医方治疗恰当,患者经抢救成功复苏,此过程医方无过错 。
4.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到急诊室抢救的时间决定医方过错参与度
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在CT检查完成后,出现意识障碍到进入急诊室之前的准确时间无法作出准确判定:
(1)若患者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到达急诊室抢救的时间为3分钟,鉴于医方在CT室抢救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故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后所导致的一系列后果,与医方存在的过失之间存在轻微的因果关系,建议过失参与度为B级(参与度系数值为1%-20%) 。
(2)若患者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到到达急诊室抢救的时间为10分钟以上,则医方存在明显的过错,且该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建议过失参与度为E级(参与度系数值为60%-90%) 。
5.患者伤残等级属一级伤残,护理依赖程度为完全护理依赖
庭审过程中,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到被送至急诊室抢救的时间成为了争议焦点,由于医方未能提供患者原始的扫描图像资料,致使鉴定机构无法确定患者检查结束时的具体时间,即无法确定患者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到进入急诊科之间的准确时间 。
患方提供了被告CT室技师所写的事发经过,该经过显示从患者检查完毕到急诊室医生将患者接走间隔10分钟 。在此情况下,法院认定患者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到被送至急诊室抢救的时间为10分钟以上 。最终法院确认医方的责任比例为90%,赔偿患者各项损失共计166万余元 。
碘过敏反应有多可怕?
提到药物过敏,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对于碘过敏还是警惕性不足,浙江卫视1818黄金眼节目就报道了一个相关的事件 。
一位69岁的女患者到医院就诊,住院准备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前家属多次和医生强调老人对碘过敏 。在手术室准备麻醉时,患者告诉麻醉师自己对碘过敏 。麻醉师回答,手术总要用碘的 。
于是,在静脉置管消毒时麻醉师用了碘消毒液,随后患者出现全身发热、呼吸困难、意识丧失,心率缓慢、血压测不到(图1) 。经过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对于抢救及时得当家属是感谢的,但是对于忽略患者病史造成过敏后果家属表示要追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