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医院门口遇到皮包骨的孩子,让他决定将镜头转向这样一群人

文 | 松鼠
本文首发在公众号“向日葵儿童” 。
这是一部赚不了钱的电影 。
说赚不了钱略微有点不准确 , 事实可能是回不了本 。
话题小众 , 演员无名 , 拍摄与剪辑毫无噱头 , 开机时资方撤资 , 拍摄时只有1台机器……耗时1年多 , 郭家良导演这部讲述儿童癌症的电影《骄阳》 , 终于要上线了 。
孩子|医院门口遇到皮包骨的孩子,让他决定将镜头转向这样一群人
文章图片


拍摄现场花絮
并非无坚不摧的坚强斗士
犹豫和脆弱才是真实存在
这份对真实的执着 , 不止存在于影片的叙事节奏和拍摄手法 , 还有对徐林这个女性人物的性格塑造 。
她不可能永远都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坚强斗士 , 徐林的犹豫和脆弱 , 才是这部影片最真实的地方 。
当她让出三轮车接送服务工作时 , 她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 , 看向接班家长的眼神流露着纠结与复杂;当她的房租上涨 , 她试图“违背”小家的收宿规则 , 想要悄悄给自己留下一间房;当她想变卖父亲遗产时 , 她犹豫过是否要把亲姐姐告上法庭……
人性里善和自私的对决 , 构成了生活里的无奈和揪心 。只有当这种两难选择被推到极致的时候 , 人内心的丰富和温柔 , 才能够以最有力和最可信的方式展开 。
苦涩的生活让这位单身母亲喘不过气 , 她平静地咽下所有眼泪 , 在小家聚餐时 , 拿起一边的话筒 , 动情地唱起田震那首《谁为我停留》 , “我缺少开心、开心的时候 , 我只有不停地走……我不回首 , 让风吹个够……”
孩子|医院门口遇到皮包骨的孩子,让他决定将镜头转向这样一群人
文章图片


《骄阳》剧照
【孩子|医院门口遇到皮包骨的孩子,让他决定将镜头转向这样一群人】这是《骄阳》可贵的地方 。我们不是在歌颂一种文学名著中的伟大母亲形象 , 我们希望社会、媒体、观众以及家人好友们 , 能够真切地与患儿家庭站在一起 。
那既不是崇拜 , 也不是怜悯 , 那些脆弱和勇气得以共享 , 让所有人继续勇敢且真实地生活下去 。
公益小家
异地求医家庭温暖的光亮
电影中的公益组织“小家” , 是徐林异地求医的历程里为数不多的光亮 。
在小家 , 从四乡八县千里迢迢来到大城市的家长们 , 有了一个暂时性的居所 。
门上贴着窗花与福字 , 墙角边摆着绿植 , 阳光均匀地透洒进来 , 这里有齐全的生活用品 , 干干净净的厨房 , 买些新鲜的肉类蔬果就能给孩子一顿高标准的营养餐 , 隔壁串串门就能互相交流最新的药物资源信息……这是患儿家庭在异地城市里温暖的家 。
孩子|医院门口遇到皮包骨的孩子,让他决定将镜头转向这样一群人
文章图片


《骄阳》剧照
小家并不是一套“理想国” , 在《骄阳》电影背后 , 小家是切实存在一套非常理性和完善的运行模式的 。
由慈善基金会发起 , 医院社工协助 , 各地志愿者支撑 , 他们选租地址 , 采购生活物资 , 整理家庭资料安排需求入住 , 招募志愿者老师解决治疗孩子的上学问题 , 分享近期的治疗信息、筹款信息 , 还会给患儿家庭一些心理治疗和建设 。
截止2020年12月31日 , 同心圆基金会已经在北京成立了5个小家 , 上海成立了13间小家 。三年多守护了902个家庭 , 为2500多人提供了26321个安睡的夜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