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以肃杀而为心,物过盛而当杀 常以肃杀而为心翻译( 三 )


2.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往往蕴藏着做人治学的道理,诗人看云而有思,临水而感怀 。请分析这两首诗各自阐述的道理 。
【答案】
1.B
2.其一:无论修身处世还是治学力行,凡事都要追求根源,寻求根底 。犹如人们看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就应该去了解云何以形成 。
其二:事业的成就,在于奋斗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犹如水在出山之前,尽管遇到艰难险阻,它勇猛向前,终于擘开苍崖巨峡,取得斗争胜利 。在注入平原以后,仍然奋斗不息,一路前行 。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
B.“暗含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于文无据 。这首诗写闲适的生活而揭示做人治学的道理 。
故选B 。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
第一首第三、四句“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意思是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不知道云是哪里来的 。其中“只看”“不道”反映出云腾致雨的现象人们经常可见,但虽是日常所见,却很少有人去追究云从何处来,所以这首诗揭示了人们对日常现象习以为常,少有追根求源的现象 。“云断成飞雨”是人们日常所见的景象,“云从底处来”即云雨究竟从何而来是人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诗歌告诉我们人们只关注现象,却不深究其背后的实质,因此这首诗旨在告诉人们,无论修身处世还是治学力行,只有透过事物探究其根源本质,才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刻,人生才能有更大的收获的道理 。
第二首写到汹涌的泉水劈开青翠的山峦呼啸而出,飞流直下,断枝枯木没有任何存身之处,直到冲到平原地区,这泉水才变成一川青碧的江水,平静自在地缓缓流注 。这里面通过“擘开”“吼奔”写出了泉水经过的艰险,最后又运用了“自萦回”,写出了经过千难万险的泉水变成了一川青碧的江水,平静自在地缓缓流注 。所以第二首诗启示我们,事业的成就,在于奋斗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从修身处世方面讲,要达到澄澈的境界,就要经历千难万险,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也要冲破阻碍,一路向前 。
【 *** 技巧】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
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 。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 。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 。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