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度热评|Keep赴港IPO,面向“自律用户”的生意好做吗?|钛度热评( 四 )


新消费正在重构各个赛道,带来千亿级的掘金机会,家庭健身也不例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流量玩家的单一打法正在被市场抛弃 。什么样的新消费企业会更有价值?最终能否借助科技力量,实现品类创新、功能创新、体验创新,有助于形成强品类心智,实现可长期低成本复购,这是新锐健身品牌长期健康经营必须具备的能力 。
闺蜜财经主笔向文平:
Keep赴港上市,到底是时机成熟、前景好,还是背后的资本着急兑现?
行业前景来看的确不错 。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我国的线上健身市场预计将从2021年的3710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89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预估高达19.3% 。
2021年,Keep的月活用户主要为90后,且约52.2%来自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 。
然而,好前景依然难书写好“钱景” 。
Keep称致力于打造以用户为核心的生态,通过线上健身内容、智能健身设备和配套运动产品形成闭环商业模式 。
但从目前其自有产品单价和毛利率来看,并不突出 。且智能健身设备及配套运动产品还有不少行业外的大佬在抢市场 。
不过,Keep从成立以来一直备受资本宠爱 。
招股书显示,Keep已经历了9轮融资,成立当年即获得了天使投资,此后从A轮—F轮,共计获得约6.48亿美元(约合40.89亿人民币)
其中,BAI资本和GGV纪源资本分别参与了5轮融资;腾讯投资、五源资本分别参与了4轮融资……
创业7年,融资了9轮,要说投资方们一点不着急,恐怕也不太真实 。
当然,Keep是目前最大的创新型线上健身平台,优势还是颇为明显 。
招股书中称,将利用多种增长路径增强自身的变现能力和提高毛利率及经营杠杆,但目前来看依然是前路漫漫 。
野马财经副总编辑缪凌云:
通过市场营销以及相对专业性等措施、特点,keep目前已经建立了庞大且有一定粘性的客户群体,但随之而来的是持续的亏损 。
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投资者诉求来看,上市之后,如何将这些已经积累的资源变现,进而实现盈利,将是未来一段时间keep需要完成的最重要工作 。
目前来看,有着三条路径 。
第一,是线上付费课程、付费用户的推广 。截至2021年底,Keep拥有超过1万节健身录播课,会员渗透率则从2020年的6.4%增长至2021年四季度的9.5%,增长势头不错 。
第二,是健身器材、服饰和配饰的销售,如近年来,keep推出了智能手环、跑步机、动感单车、紧身衣等,“灼识咨询”,按商品交易总额计算,Keep已经成为2021年中国最大的瑜伽垫品牌,市场份额占比达14.9% 。
不过keep很多课程是由健身达人们提供,而产品种类也是涉及颇多,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保证课程及实体产品的质量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
第三,是线下健身房 。
2018年,keep曾以纯自营大店的模式,在北京、上海推出线下健身房“keepland”,试图线上线下打通,不过最终以失败告终 。除了疫情之外,这背后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使用keep进行健身的用户,大都是用于健身的时间或者金钱相对有限,并没有太多精力进行长时间重投入的健身房健身,“打通”成为伪命题 。
目前,keep应该是调整了这一策略,转为与各地健身合作,自己主要提供教练、课程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课时费也进行下调,这种模式下,keep自己的成本更加可控,而对用户来说,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健身时间、课程,是目前线下健身市场中所缺乏的产品 。
整体来看,2021年中国的健身房会员渗透率为3.2%,远低于美国的23.5%及欧洲的9.5%,健身市场确实有着比较大的成长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