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后台职能部门应该如何考核?( 二 )


后来,又出现了另一种误区,即让这类中后台部门变小,让中后台部门的人更多进入前台 。如此一来,前台变成了很多小经营单元,但企业却因为“掏空”中后台而导致这些看似灵活的小经营单元失去了“重型火力”的支持,只能打点“小游击战” 。另外,这种向前台极度授权的方式,还会导致管理上的失控 。
前一种方式走偏了,而后一种方式则试图“绕过”中后台的考核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没有解决中后台经营价值的量化问题 。而如果我们遵循前面的两个原则,应该不难发现,考核效能就是最佳选择 。考虑下面的逻辑:
资源投入量?效能=前台获得的有效资源
一方面,这些资源作为“弹药”进入了终端产品里,自然与前台经营结果高度关联,符合“原则1” 。另一方面,效能显然决定了“输送资源”的结果,符合“原则2” 。
前台可以考核经营业绩,但也有必要考核效能,这样才能避免前台部门用“大资源”换“小业绩”,表面风风光光,实则表现不佳 。中后台没有显性的经营业绩,只能考核效能,说穿了,他们的定位就是把资源尽量无损耗地输送到前台 。两个资源量级没有明显区别的企业中,哪个企业中后台的效能更高,前台就更能打到粮食 。这里,拼的就是组织能力了,而我之所以强调“效能是组织能力的最佳代言”,就是这个道理 。
任何一门生意,都是投入资源追求结果,都可以用效能来衡量 。而企业的所有资源投入都可以用两个大口径来衡量——人效和财效 。要提升人效,需要遵循“选用育留职能→队伍(组织+人才)→人效”的人力资源经营(人效)价值链;而要提升财效,则需要遵循“业务职能→业务赛道→财效”的业务经营(财效)价值链 。更有意思的是,两条价值链之间还有明显的协同性,人效的提升可以撬动财效,财效对于人效也有反馈作用 。
投稿|中后台职能部门应该如何考核?
文章图片

图:人效和财效的价值链
资料来源:穆胜咨询
事实上,人效和财效就像是生意的任督二脉,打通两者,一门生意就可以豁然开朗 。正因如此,我们也提倡中后台部门负责人从这两个视角思考部门工作,成为做生意的“小老板” 。如果他们认可这个观点,人效和财效两条价值链交叠形成的指标体系,就可以牵引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并量化出这些部门的经营价值 。
例如,我们将中后台的研发部门想象为一个“研发外包公司”,那么,对其效能的考核就应该是两个:一是人效,即投入多少研发和周边人员,或投入多少相应的人工成本,产生了多少收益(工作量、营收、利润等);二是财效,即投入各类研发资源,分别产生了多少收益 。两者交叠在一起,应该可以形成几个典型的效能指标,简单量化出研发部门“输送资源”的效果 。当然,为了更加立体地实现这个方向的量化,企业更可以将考核延伸到两条价值链上的驱动指标,形成一种类似“记分卡”的指标体系 。
03 中后台效能仪表盘的应用如果我们认可中后台部门应该考核效能,如何将效能考核落地实操呢?
第一步,找到关键的效能指标 。
效能指标组内的指标存在联动关系:从宏观上说,人效指标对于财效指标有明确的驱动作用 。根据穆胜咨询2020年的研究,在有互联网属性的企业里,人效每变动一个单位,财效同向变动4.33个单位 。从微观上说,人效指标内部或财效指标内部也有明确的联动关系 。总之,我们可以在效能指标之间形成因果链条,并且找到最关键的效能指标,作为主考核指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