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国产手机高端化后遗症:子品牌纷纷“吃鸡”( 二 )


不过随着行业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 , 2018开始 , 作为后发者的OV , 也先后开启子品牌模式 , 国内进入子品牌竞争的白热化阶段 。
一方面是为了避开国内的存量竞争 , 子品牌出海成为不少手机厂商的选择 。比如OPPO在海外市场印度成立realme , 扩充国际市场布局 , 同时小米以旗下成熟子品牌红米出海 , 在海外增量市场复制性价比+机海的战术打法 。
另一方面是国内市场处在贴身肉搏的存量竞争阶段 , 通过功能细分和市场的差异化竞争抢夺细分人群 , 成为子品牌们的主要价值 。全面发力细分市场 , 也成为在国内市场子品牌的2.0阶段 。
比如面对美颜拍照、性价比、游戏化三大细分市场 , 小米通过组建或收购 , 最终形成旗下三个子品牌:Redmi主打极致性价比 , 黑鲨做小众垂直的游戏手机 , 美颜拍照则是以合作收购的美图手机为主 。
虽然其他国产手机品牌出手没有小米这么阔绰 , 但是从大众市场转攻细分市场 , 抢夺不同的细分用户群,同样也是其他子品牌的主要市场策略 。
比如OPPO推出主打游戏的Ace和主打海外的realme , vivo则推出主打年轻游戏爱好者的iQOO 。
一时间手机市场子品牌层出不穷 , 甚至对于小米来说 , 从2014年的双品牌策略演变为2018年的多品牌策略 。演变的逻辑在于 , 整个社会人群的复杂度 , 决定了手机品牌不可能用一个品牌把所有人吃透 , 也不能用一个品牌去满足 。
不过这种逻辑并不总是成立的 , 比如苹果 , 以高端化的单一品牌 , 一个产品系列覆盖所有人群 。不管是拍照、音乐、甚至于在看颜值的女性手机等各类细分人群中 , 均没有明显短板 。
全面对标苹果 , 国产手机冲击高端市场的第一步 , 就是砍去了针对细分人群定位的品牌策略 。比如曾经OV的拍照定位 , 小米的性价比定位 , 这意味着高端产品理论上可以胜任所有场景下的细分人群 。
因此为了聚焦资源 , 避免与主品牌的高端化发生竞争 , 面向细分市场竞争的子品牌 , 开始进入产品卖点缩减 , 集体卷入游戏化的3.0阶段 。
红米们抢食游戏手机游戏手机并不是一个新鲜赛道 。
忽略诺基亚时代的游戏手机 , 仅从2018年游戏手机品牌化的黑鲨开始算起 , 至今5年的时间里 , 就先后诞生了黑鲨、红魔、华硕ROG等不下7个游戏细分手机品牌 。
品牌繁多的原因是市场人群基础广泛 。根据数据显示 , 伴随着端游移动化、手游开始从休闲游戏发展为强竞技体验类游戏 , 国内手游玩家超过6亿 , 理论上硬件需求巨大 。
但实际数据是 , 众多品牌发力的游戏手机市场 , 2020年的出货量依然是一个小众市场 , 出货量仅为160万部 , 作为对比 , 同一时间iPhone12出货量170万部 。
出货量小 , 有两种原因 , 一种是产品不行 , 另一种市场不行 。在红米负责人卢伟冰看来 , 是产品不行 。
2021年红米发布K40入局游戏手机市场时 , 卢伟冰曾表示传统游戏手机产品有三个痛点:太厚重 , 太花哨 , 太贵 。在他看来 , 这样的产品注定是备用机的场景 , 不能做大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