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历史转折中的视频行业( 二 )


显然,爱奇艺无法与家大业大的腾讯视频、优酷土豆抗衡 。2016年爱奇艺筹划赴美上市时,就因为讲不出有别于同行的故事,无法吸引投资人而作罢 。
与此同时,网剧制作成本逐年抬升,爱奇艺转向自制剧也无法逃避成本压力 。
“2015年一部网剧单集可能20万到80万就能做下来,之后每年递增,到2019年800万左右已经是很常见的事情了 。”红龙文化联合创始人、品像文化合伙人贾若镭告诉光子星球,即便最近几年行业不景气,可制剧成本只增不降 。
向客户要到的钱还不够覆盖内容成本,爱奇艺只得寄希望于会员经济,几年下来平台的付费用户始终徘徊在1亿人的水平 。
困在成本中的还有B站,2016年贴片广告事件之后,中视频也开始陷入商业化泥淖之中 。从周边到游戏,从会员到电商,B站几乎试过了所有商业变现的模式,到如今除了难有爆款的游戏还在提供现金流之外,其余都是不温不火 。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光子星球,用户在早期可以直接影响产品设计,快手大部分业务与其说拓展,不如说是“长”出来的 。
或许这便是快手到了2017年才意识到自己是可以赚钱的原因 。当时有高管注意到用户通过信息流广告与粉丝变现,这应该是移动互联一个典型的用户教育平台的个案 。
马宏彬曾坦诚快手的商业化起步晚了,一方面不希望看到商业化广告降低用户活跃,另一方面依靠直播打赏就不能赚广告的钱 。这个逻辑和爱奇艺后来的商业悖论不谋而合:会员经济提供的是免去广告的有偿服务,而这恰好是移动互联主要的营收来源 。
不过,长中短视频三家那时还未上市,流量充沛,手中现金流足以让他们不断试错 。即便兜里没钱,靠着巨大的用户,他们的故事也能打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 。
商业“峡口”2018年是视频产业转折之年,一方面水流湍急,企业乘浪急速发展,;另一方面渐至峡口,商业模式的持续性逐渐成为投资市场关注的焦点 。
春节期间,马宏彬发现抖音日活从2000多万以一条直线的方式瞬间涨到6000多万,经过他的计算后,按照抖音每天新增和留存的情况,大概在四、五月底就能反超快手 。
马宏彬还在密切关注抖音增长之时,3月28日B站上市,一天之后爱奇艺也登陆纳斯达克,两家公司在上市首日即遭遇破发,爱奇艺上市首日收盘市值接近123亿美元,而B站为37.4亿美元 。
龚宇和陈睿都在不同时间、地点用相同的逻辑回应股价破发,“短期的股价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而长期的股价才是一家公司真实实力的体现” 。
中国公司很喜欢将国外上市公司的成功案例套在自己头上,这在视频行业尤为普遍 。不可否认,的确提升了人们对公司业务的感知,但个别比附忽视了市场环境的差异,导致后来一系列问题 。
比如爱奇艺为了获得国外投资人认可,或许还夹杂着“内销”的想法,“奈飞模式”渐渐成为日后投资者理解其商业模式的重要基础 。这让其商业模式变得更为清晰(相比当时的B站),因而经历短期震荡后,资本市场开始重估其价值 。三个月后,爱奇艺市值创下历史高点,接近365亿美元 。
“奈飞的商业模式是可以适用到国内的,特别是内容自制与会员经济,但是内容绝对不可能在国内市场落地”,廖伟认为,特殊的市场环境使得国内视频行业在套用国外商业模式时,需要在内容上寻求本土化的解决方案 。
“对标风”同样发生在上市后的B站上,比如套用YouTube的商业模式 。后者的用户往往有明确的内容需求,对搜索框的依赖性很强,这一点与B站确实有很多类似之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