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老干妈“挥别”陶华碧时代( 二 )


为什么说老干妈是通胀赢家?
在巴菲特看来,“在通货膨胀时期拥有一个品牌是件好事” 。的确,通胀对头部老干妈及其他中腰、尾部辣酱企业的利润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
老干妈的成功源于其独一无二的口味,此前因河南辣椒“替代”了原配方的贵州辣椒,还一度遭遇信任危机 。口味上的不可替代性,赋予了老干妈极强的产品力和消费粘性 。
再者,与经销商的关系也证明了老干妈对毛利的强掌控 。
据了解,老干妈的经销商必须预付货款,甚至打二批货款的时候,才能拿到第一批的货,而且老干妈不接受任何经销商的退货 。
凭借着强势的经销策略、强大的产品力、渠道力和定价权,老干妈可以在不过多损失销量的情况下,把上升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确保增利;而老干妈“硬通货产品”的属性也是它成为通胀赢家的关键 。
春江水暖鸭先知 。据经销商透露,老干妈辣椒酱相关产品的价格自去年年底就已经出现了小幅上涨,而3月初的调价幅度较大 。也有不少零售小店主表示,“老干妈”油辣椒的价格从此前的9元涨到了今年的11元 。
可即便老干妈频频调价,该拿货的经销商还是会继续拿货,在他们眼中,老干妈依然是不少消费者的“刚需品” 。
02、管理跑不赢时代陶华碧是一位有情怀的“老干妈”,她曾用“亲情式”管理让员工、消费者对她信任有加:
在公司仅有40名员工时,手工切辣椒的工作曾一度被员工们视作苦差事,但陶华碧却带头示范,还苦中作乐表示:“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不辣眼睛了 。”大家被“老干妈”的冲劲与果敢所激励,纷纷开始拿起菜刀“切苹果” 。
投稿|老干妈“挥别”陶华碧时代
文章图片

公司发展到2000多人时,陶华碧始终坚持在管理上突出亲情化特征,不仅给所有员工包吃包住,还能记住60%员工的姓名,甚至在生日当天收到“老干妈”亲手做的长寿面 。
在陶华碧眼中,公司是一个大家庭,她希望用“干妈式”管理给员工提供一种有归属感的终身关系 。可惜的是,家庭作坊的传统管理模式早已不适应互联网时代企业经营发展与人才培养 。
“亲情式”雇佣模式适合处于稳定期的公司,随着公司不断壮大,需利用规模经济,改进流程,对管理方式进行变革 。
“我们是一个团队,不是什么家庭 。”奈飞公司CEO里德的观点与《联盟》一书中对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式认知如出一辙 。作者认为,商业世界需要有利于相互信任、相互投资、共同受益的新雇佣关系框架——球队联盟式 。
打造家文化,不如打造球队文化 。
这些年,关于老干妈权力交接的讨论未曾断过,原本应由贤能者完成的现代化企业改革,或许早在陶华碧选择退休并将股份分给两个儿子的那一刻,就为企业传承问题埋下了“唯亲”大患 。
2000年,大儿子李贵山接手老干妈49%的股权;2012年,小儿子李妙行(原名李辉)接手老干妈的50%股权 。公司业务方面,由李贵山主营销售,李妙行主营生产 。
在陶华碧眼中,大儿子李贵山虽只有高中文化,却是一个“秀才” 。当年为了减轻她的工作负担,毅然辞掉了“铁饭碗”,教她写名字,给她念文件 。此后李贵山成为了老干妈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