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一边高速奔跑,一边屡遭诟病,BI行业何去何从?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第一新声 , 作者|不做闲鱼 , 编辑|也行 , 校对|正宇 , 策划|Eason商业智能(BI)赛道经历了从国外厂商到国内厂商的迁移 , 也正经历从传统时代向智能时代的变革 。
近期 , 市场上有人阐述了BI行业停滞不前的窘境以及数据分析工具市场的现状 。并且有许多读者留下了共鸣的讨论 , 其中一些评论者认为:商业智能(BI)系统的推出或部署过于频繁 , 却从最终用户那里得到不冷不热的反应 , 长期以来饱受采用率低下之苦 。
目前 , BI行业的现状到底什么样子?真的是停滞不前吗?未来BI的道路该如何发展?第一新声带着这些疑问 , 与国内两家BI头部企业进行了交流 , 看看他们是如何解释的?
BI仍是刚需 , 未来5年增长率17.9%BI即 Business Intelligence , 中文称商业智能或商业智慧 。 1996 年 , Gartner 正式将商业智能定义为: 一类由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查询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的、以帮助企业决策为目的的技术及其应用 。
BI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数据ETL、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 以及数据可视化分析 。随着数据量的激增和应用场景的复杂化 , 诸如Hadoop和Hive等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BI处理大数据的能力 。
从发展阶段来看 , 2013年以前属于传统BI , 该阶段的产品以IT为主导 , 在大数据量的处理上拥有较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 但是数据分析的能力和灵活性比较差 。
2013年至今 , 自助型BI高速发展期 , 传统BI逐渐衰退 。这是由于IT驱动向业务驱动的转变让敏捷型/自主型BI产品出现 , 使得采购成本低、项目周期短 ,
值得注意的是 , 2013年大数据概念在国内开始普及 , 国内BI市场进入萌芽阶段 。
国内大部分BI厂商都是在2013年前后成立 , 或拿到融资、或市场份额翻倍增长 。此外 , 国外的老牌BI产品从这个阶段开始市场份额逐步下滑 , 新型的国外BI产品例如Tableau、Qlik 等开始在国内快速布局 , 微软也推出Power View 。
要知道 , 早年间以Business Objects、Cognos、BIEE、Micro Strategy为首的四大品牌近乎统领了全球的BI市场 。
随着我国大数据产业迅速发展 , 政府出台各项扶持政策 , 大量创新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 国产BI也崭露头角 。同时 , BI行业的演进出现两个趋势 , 从IT到业务 , 从报表到决策 。
从企业类型来看 , 国内市面上从事BI的企业分为两种 , 一是独立厂商 , 以帆软、思迈特、永洪科技等为代表 。他们的产品历经市场和客户检验 , 客户触点广泛 , 竞争实力不容小觑 。
二是互联网大厂 , 例如阿里云基于阿里电商生态打造了Quick BI 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 , 对接各类云上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 ;腾讯基于微信社交生态 , 推出腾讯有数 , 帮助微信内平台进行系统性的数据分析;百度则基于百度智能云 , 打造数据可视化Sugar BI 平台;网易也于2017年推出了网易有数 。脱胎于内部复杂业务的互联网大厂 , 具有更为明显的资金供给、生态搭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 。
推荐阅读
- 投稿|芒果精在战斗:让用户去“刷”
- 投稿|智能化时代,车险业务的主机厂变局
- 投稿|快餐行业进入“黄金时代”,左手天堂右手地狱
- 投稿|年赚800亿之后,科兴疫苗的黄昏静悄悄
- 投稿|老坛酸菜面的战争,已经打了十几年
- 投稿|潮人新宠Chuu能火多久?
- 投稿|?铲屎官的「哲学」难题
- 投稿|中概股30年
- 投稿|2022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年度综合分析
- 投稿|离职教会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