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还记得威马吗?( 二 )
虽然销量和声量上不断被蔚小理等头部新势力甩开,但在行业整体退潮、VC愈发谨慎的当下,威马凭借相对完善的量产能力和销售渠道,在新造车最重要的持续融资方面并未就此中断 。去年10月、12月,威马又分别完成了3亿美元和1.52亿美元的融资 。
对于融资这件事,或许我们应该分两个维度来看 。
一方面,对于无限亏损的新造车企业而言,持续的外部融资输血是必须的 。过去几年,我们已经见过太多新造车企业因为融资不畅而倒下 。特别是在整个投融资环境收紧的背景下,即便是头部造车企业在融资上同样也并不顺利 。
前不久李斌在回港二次上市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之前蔚来赴美上市并不算成功,因为当时只募到了预期资金的一半 。根据威马在2020年准备登陆科创板时的上市辅导报告内容来看,威马在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487.2万元、7.2亿元、17.8亿元及16.8亿元;净亏损方面分别为16.96亿元、24.53亿元、36.08亿元以及36.49亿元 。可以明显看到,其亏损是在持续增加的 。这种背景下,威马仍能够持续获得外部输血是重大利好,也只有这样它才能继续走下去 。
但另一方面,不断积累融资代表着沈晖的背后会站着越来越多的股东,而这些股东都只有一个诉求,那就是上市变现 。但在蔚小理都已经完成二次上市的今天,威马的IPO依然没有结果,这背后的压力可想而知 。
按照威马的原定计划,在2021年初就应该登陆科创板了 。根据上海证监局的报告显示,彼时的威马已经完成上市辅导静待上市,但科创板上市门槛突然提高后,让包括威马在内的多家车企未能如愿跨过科创板的大门 。
这种情况下,沈晖可能等得起,但他身后那些投入重金的投资人作何观想 。IPO受挫之后,坊间一度有传闻称威马试图转而借众泰的壳去完成上市,特别是去年8月份威马联合创始人杜立刚任法人的公司,悄然出现在众泰的重整名单中后,这一消息更加令人信服 。
据接近威马的人士向懂懂笔记表示,当时威马背后的投资机构,连威马成功上市的宣传稿都已经准备好了 。但最终这次借壳同样未能成功,而是由江苏深商接盘了众泰 。
尽管威马在2021年下半年又完成了两轮并不算大额的融资,但在主要竞争对手均已经完成二次上市的当下,一直无法顺利IPO的威马显然压力更大,上市诉求更加急迫 。
何时走出泥潭?从2015年元年至今,国内新造车这股浪潮已经浩浩荡荡走过了7个年头,其间太多的创业者、VC陷入泥潭、黯然离场 。
随着大浪淘沙结束,市场也从竞争前期的“拼量产”走到现在精细化的“拼销量和服务” 。这个过程中,起步较早的威马似并没有找到一个属于自己合适的市场定位,或许这才是其进退维谷的症结 。
成立近7年以来,威马累计推出了4款量产车型,其中3款是主要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SUV:EX5、EX6、W6,还有一款是主要面向B端出行市场的轿车E.5 。根据大搜车的销售数据显示,2022年1月和2月威马的销量分别为2685、3311辆 。其中,面向B端出行市场的轿车E.5一直都是销售主力,这两个月的销量分别达到1028和1882辆,占比分别约40%和56% 。
可以说,靠相对低端的B端车型快速打开销量是过去很多车企惯用的战术,最典型的可能就是沈晖的老东家吉利汽车,当年将大量的帝豪EV投入自家旗下的共享出行品牌“曹操出行”运营,另一个则是当年陆正耀在宝沃汽车和神州租车之间的运作方式 。
这种选择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提振销量,但这并不是解决新造车企业生存问题的万能药 。
推荐阅读
- 投稿|融资撑不起观远数据
- 投稿|Keep,健身的尽头是电商?
- 投稿|3块钱的风油精,是非洲的社交顶流
- 投稿|母婴后浪品牌频出,各个细分市场有哪些发展潜力?
- 投稿|抖音电商变革背后:「字节式」竞跑与围困
- 投稿|再三折戟资本市场,喜马拉雅只有故事?
- 投稿|蝙蝠侠不吃爆米花
- 投稿|海尔智家、美的、格力的渠道变革,其核心都是“去中间商”
- 投稿|特效行业里的寒冬:瘦了甲方,肥了外包?
- 投稿|百果园再次冲击IPO:争夺“水果连锁第一股”背后,想象力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