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钉钉需要再赢一次( 四 )
叶军也曾公开提及,行业所有to B软件的通病在于低频,钉钉希望做的事情,是希望成为信任中介,让SaaS软件供应商有好的平台,能够通过IM高频场景带动低频应用 。
顺着这个逻辑重新梳理钉钉的PaaS化、生态化、商业化,那不难发现,现在的钉钉是这样的:
它过去两年强调开放,加速PaaS化,这让它的平台生态走向繁荣,但它不仅仅希望PaaS化带来规模,还希望创造价值 。
它选择界定好自己与生态伙伴的关系,它在思考商业化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让生态伙伴赚到钱;
叶军此前曾公开表示,钉钉的目标,是让生态赚到钱 。他说钉钉已经不是一家靠自己赚钱的公司,而是让更多的人在钉钉成功,让更多的企业因为钉钉不一样 。
文章图片
过去一年多,钉钉上营收过千万的ISV生态伙伴数量新增了6家,钉钉上近一半上架了应用的ISV公司人融到资,钉钉上纯SaaS在过去一年获得融资总额超过60亿元 。
钉钉要的不仅仅是自己赚到钱、生态伙伴赚到钱,将价值做深,促成三方共赢才是更大的目标 。
在钉钉看来,良好的商业化,是更加繁荣的to B生态得以成立的前提,此中逻辑在于,当钉钉的商业化模式能够良性运转,依附于钉钉的生态伙伴能够实现增长,这个生态会越来越健康,而处于这个生态下游的B端企业,才是这个生态的最大受益者 。
不妨用一个形象一些的比喻来描述钉钉现在的商业化与生态:钉钉过去几年建造了一片果园,后来这片果园里长出了越来越多的果树,这些果树结出不同的果,分散到各行各业规模或大或小的企业中去 。
现在钉钉想培养更多的果树,结出更多更饱满、健康的果实,商业化,只不过一种手段而已,目的是果园整体更加健康可持续 。
04、结语在面向B端的企业服务领域,国内市场相比更加成熟的欧美市场,在规模上并不具备可比性 。
比如在企业协同办公领域,早期的Salesforce等经过多年发展,早已建立起较强的规模,且率先跑通了商业模式 。
国内企业服务市场的这种发展滞后性,有着必然的历史因素,比如国内PC互联网的引入相比美国晚了20年,造成了国内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 。
但过去多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大多数会上演从跟随、到创新、再到赶超的路径 。这个过程往往意味着不断地试错、调整与再试错,尤其对于那些一个行业的头部玩家而言,它们的长大,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
比如钉钉早期迟迟找不到做企业社交的突破口,好在抓住了康帕斯这根救命稻草,走上了与企业共创的道路;它早期在推广策略上曾沿用to C的打法,后来才发现拉新是需要抓企业的关键人物;它过去不够开放,后来发现只有开放才能带来更健康、繁荣的生态;它过去以规模化运营为导向,后来发现只有把价值做深,才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
又比如,钉钉现在率先在中国喊出了商业化口号,它还想为中国软件业蹚出一条新路——用高频的互联网产品带动低频的软件产品的路径 。
这条路上充满着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本身,也藏着对等的想象力 。
参考资料:
- 《云计算行业深度报告之一:寻求企业级SaaS优质资产》,中国银河证券;
- 《飞云之上,纵观SaaS产业主脉络》,华西证券;
- 《从Slack看办公协作大时代的到来》,国泰君安证券;
推荐阅读
- 投稿|《新蝙蝠侠》救不了市场
- 投稿|微博接入TopHolder,数字藏品走向社交化?
- 投稿|小米被低估了吗?
- 投稿|Q4营收净利双降,腾讯音乐2022年竞争压力陡增
- 投稿|宝马押宝氢能,赶了个晚集?
- 投稿|波司登为什么做不成奢侈品
- 投稿|拼多多转舵
- 投稿|星巴克之父三度出山,舒尔茨来了中国市场买账吗?
- 投稿|奶茶卷到美国,卷入TikTok
- 投稿|疫情下的长三角外贸工厂:诡异繁荣的“订单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