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国招聘平台大战( 三 )


有第一批拥抱在线招聘的HR吐槽“简历收了一大堆,信箱常常爆满,但大部分与职位要求明显不符 。譬如明确要求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结果大部分简历都是应届生 。”这源于Monster模式的局限性,只是浅层解决了职位和简历发布的第一层需求,对于招聘的核心却无暇顾及,即人才与职位的匹配效率 。
需求决定供给,招聘市场的发展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中高端人才的垂直招聘和综合招聘的算法推荐上分别长出来两家典型的公司,那就是猎聘和BOSS直聘 。
时代契机猎聘创始人戴科彬是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的小舅子 。58同城是中华英才网之后一批“Copy to China”的成功者 。2006年,对标美国分类网站Craigslist的58同城,与对标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的优酷前后脚创办 。两者最近的日子都不是太好过 。
既然是分类信息平台,自然不限于招聘 。正如其广告所说的那样,58同城是“一个神奇的网站”,野心触达招聘、房产、二手电商、汽车等领域 。
多能,但没有一专 。在招聘业务方面,58同城主打的是蓝领招聘,却一直困于虚假信息的负面风评,用户信任度受到极大影响 。与此同时,其创始人姚劲波本人也苦恼于招不到高端人才 。
互联网来到中国之初,姚劲波与戴科彬时常交流对于互联网理念的认知 。他认为,未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以后所有人的生意、交易、家庭服务都会通过互联网解决 。
彼时身处外企消费公司的戴科彬,对互联网一知半解,并不能真切感受到什么叫“离不开网络” 。虽然理解不了,姐夫的话听着好像也挺有道理 。但他能真切感受到的,是外企人才的外流 。
早在2000年初,毕业后进入外企被认为是高材生的最佳出路 。而后几年,本土互联网公司的崛起打破了这一思维定式 。
戴科彬很早就洞察到了这一契机 。他发现,外流的外企人才中,有一部分流向了本土消费品牌,还有一部分选择了本土互联网企业 。戴科彬于2003年进入宝洁,是当时宝洁市场部在亚太地区招聘的11名应届生之一,职业生涯高开高走,属于绝对的佼佼者 。
他对转到相似的消费品领域兴趣缺缺,倒是对互联网公司,这个原先不太看上的领域产生了好奇 。
态度的转变有迹可循 。2004年,腾讯在香港上市;2005年,百度去纳斯达克敲钟;2007年,阿里在香港挂牌......互联网公司的突飞猛进深深震撼了他,他想去一探究竟,但市面上的招聘软件来回推荐的还是相同领域的工作 。
自己应该不会是个例,再结合姐夫的苦恼,戴科彬隐隐预感到一种外企职业经理人大量流入互联网领域的趋势 。彼时市面上并没有专门针对这一群体招聘需求的平台,他跟姚劲波几番商讨,决定自己上手做一个高端人才招聘平台 。
2008年3月1日,戴科彬北上,以不到2万的租金租下中关村东路的财智大厦B座608室,猎聘的故事由此展开 。
故事的开始多亏了姚劲波给戴科彬的第一笔启动资金,更重要的是,给了他“lietou.com”的神奇域名 。
但2008年并不是一个创业的好年头,因为正值金融危机 。
红杉发了一封邮件给被投创业者,大意是说“未来没有人投钱给你们,如果手上有钱别花了,现金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一时间,几乎所有的VC都不投钱了 。
没钱没人没方向,一穷二白百爪挠心的时候,就是因为“lietou”的域名,让戴科彬空手接到了天上掉的馅饼 。一个山西煤老板闻讯找来,需要给北京的项目招个经理,当下就掏出2万块现金当订金,表明“钱不是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