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国招聘平台大战

投稿|中国招聘平台大战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商隐社,作者 | 夜航船,编辑 | 齐马
一般来说,每年的3、4月是招工和跳槽的好窗口期,被称为“金三银四” 。
各大在线招聘平台发起了新一轮的“突围战”,地铁、电梯、电视开始成为智联招聘、Boss直聘、猎聘等招聘平台的角斗场,大家争相押注全渠道广告位 。
今年的“金三银四”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
一边是互联网行业的用工收紧甚至裁员,3月中旬以来,关于“大厂裁员”的各路小道消息层出不穷,虽然互联网企业及时出来含含糊糊地澄清,但不同程度的裁员已是事实;
另一边是,制造业、服务业到处都在“用工荒”,现在的蓝领也已然不限于单一的体力劳动者,更强调技能 。
这呈现了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现实,蓝领行业才是、也将继续是人才招聘需求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
如果是这样,很显然,把“算法+智能推荐”作为入场标配,日渐落入同质化竞争的各大主流招聘平台,都不够接地气,无论对招聘方或是应聘方的触及都不够下沉 。
而对蓝领群体广泛触达的58同城,却由于涉及领域太广,无法兼顾流量和质量 。
此时,快手凭借对下沉市场的高渗透,在部分直播间内上线了“快招工”的功能,定位蓝领招聘,让招聘平台间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
在日渐同质化的招聘市场中,蓝领招聘因为政策及人口结构的调整忽然成为挑大梁的角色,化身为非常好的蓝海市场 。抓住不同时代红利起家的各大招聘平台,能否抓住这次机遇?
老玩家们 
又是一年“金三银四”招新跳槽季 。
地铁、电梯、公交站台到处都是主流招聘平台的广告,以高饱和度的色块、硕大的字体,简单粗暴地挑逗着路人的神经 。
在求职网站未兴起,电视招聘还沉寂时,传统人才市场是实现企业和求职者供需搭配的极佳平台 。1994年,中国沈阳人才市场是国家人事部与沈阳市政府共同组建的全国第一家国家级区域性人才市场 。
出于对政府背书的信赖,沈阳及各地陆续兴起的人才市场甫一开业就不乏殷切的求职者 。每家人才市场都是相似的场景——求职者排着长龙,招聘者用麻袋收简历 。
看多了被非法中介敲诈介绍费或是骗去搞传销的新闻案例,求职者们认定了一个理——正经单位有权利对求职者挑挑拣拣,歪门邪道的公司才会把求职者当“人才”热烈欢迎 。
不过几年光景,随着门户网站的崛起,求职的刚需也紧随着迈入线上化的浪潮 。这便有了1997年诞生的中国最早一批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 。
那是中国刚刚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三年,正是国内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代 。招聘网站们借此东风,凭借海量信息、无时空限制以及低廉成本的优势——中国在线招聘的每次招聘成本约为线下招聘成本的五分之一——迅速扩张 。至今仍有上千家求职招聘网站,运营历史逾10年的也有数十家 。
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是这个赛道第一批吃螃蟹大快朵颐的玩家,曾几何时风光无限 。
时光荏苒,如今中华英才网早已走下历史舞台,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还活跃在今日的招聘季,但对手已经换了一茬,在昂扬的BOSS直聘、猎聘等新兴招聘软件面前,老玩家们多少有些廉颇老矣的无力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