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新能源涨价,也是一种考验

投稿|新能源涨价,也是一种考验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惊蛰研究所,作者|小满
要说有什么比新能源汽车起步速度更快,恐怕就是眼下这一波集体涨价潮了 。据统计,开年至今已有超过20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而最近一周新能源汽车再度集中涨价 。其中,特斯拉8天内涨价3次,比亚迪、小鹏、威马相继开启年内的第二次提价,单款车型最高涨幅超过3万元 。此外,哪吒、领跑、几何等新能源汽车品牌,也是“涨”声一片 。?
自从新能源汽车成为一种新风潮,无论在消费市场还是股市,都掀起了一阵“新能源热” 。在造车新势力们的共同努力下,更舒适的驾驶体验、更丰富的娱乐功能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 。然而当“涨价潮”来临,新能源车企们的隐患和不足也浮出水面 。
新能源奏响涨价主旋律新能源汽车的涨价早有端倪,政策补贴退坡是主要诱因之一 。2020年4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四部门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 。同时采用相对平缓的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自2020年至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
去年底,四部门再度联合发布文件,提出了“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的要求,也由此引发新能源汽车品牌今年开年以来的多次提价举措 。
2021年12月31日,行业巨头特斯拉率先宣布涨价,旗下两款热门车型Model 3和Model Y标准续航版分别涨价1万元、2.1万元 。随后,比亚迪、小鹏、威马以及五菱宏光等新能源车企也宣布调价,但涨幅均未超过万元 。而二季度动力电池价格的离谱涨幅,则是造成当前新一轮“涨价潮”的罪魁祸首 。
惊蛰研究所了解到,动力电池的涨价与近期核心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有直接关系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碳酸锂价格呈线性上涨,年初突破30万元/吨大关,2月中旬时又达到40万元/吨 。到本月初,碳酸锂的价格已经突破50万元/吨大关,对比年初时的价格涨幅近70%,是去年年初时价格的十倍 。
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压力,很自然地通过供应链传导给了新能源车企们 。3月19日,理想汽车CEO李想在个人微博表示,“目前来看,和电池厂商已经签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都立刻宣布了涨价 。还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还没有谈妥的,等待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 。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有车企购买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上涨了2万元 。
从实际情况来看,此轮涉及全行业的涨价潮,不仅涨幅有所突破,涨价范围也覆盖了高中低端多款热门车型 。例如,特斯拉从3月10日起,对旗下的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等国产特斯拉车型,进行了3次提价,累计涨价幅度为1.42万元至3万元不等 。比亚迪的上调幅度为3000元到6000元不等,威马综合补贴后售价上调幅度为7000元至26000元不等,小鹏补贴前售价的上调幅度为1.01万元至3.26万元不等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式奏响涨价主旋律的同时,行业内部竞争的游戏规则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
用时间换空间最初,传统车企巨头和新能源车企们通过打造智能化的驾驶体验,让许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充满想象,但这一时期高昂的售价将大多数人拦在了新能源汽车面前 。因此,“低价”是最初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要目标 。身为破局者的特斯拉,更是一直将价格作为其抢占市场份额以时间换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