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从伊利数字化,看中国乳业转型的危与机( 三 )


站在转盘时,员工会为奶牛带上自动吸奶泵,并通过转盘中间的蓝色管道将牛奶汇集,迅速运输存储至低温保鲜区,最大程度保证奶源新鲜度 。
建立数字化质量信息系统、能源管理系统,使食品链条变得可视化、可数据化 。
在产业链下游,利用数字化工具,可以洞晓消费市场的先机,可以精准评估、精细预测市场发展态势,支持终端网点的布局精确规划和落地 。
此外,基于互联网全网消费者的超大量数据,伊利搭建了覆盖420个数据源、有效数据量级达到全网90%以上的大数据雷达平台 。
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把握消费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每一份消费者数据,都通过内部数据平台,整理和分析出消费者的需求、未来的研发方向,以及品质管控要点,成本控制的关键点等要素,由此保证伊利的品质真正贴合消费者需要 。
自2009年以来,乳业市场,进行了全新的变革,乳业供应链变得更加标准化、智能化 。这也让伊利在未来十年中,营业额提升了290%,成为这期间全球增速最高的乳企 。
投稿|从伊利数字化,看中国乳业转型的危与机
文章图片

可以发现,伊利乳制品生产制造环节主要包括收奶、奶加工以及包装环节,主要设计杀菌、检验、罐装等自动化产线设备,而这些设备目前普及率较高 。在数字化的加持下,目前也已经具备了一些“智慧” 。但这些设备仍处于单点数字化阶段,数字信息连接较弱,全流程数字工厂仍处在早起建设阶段 。
而随着这一问题的不断凸显,也为伊利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延时炸弹” 。
03、乳企数字化,任重道远伊利最近几年市值步步高升,最高处近三千亿,但即使坐拥两千多亿的市值,成为A股增长强劲的选手之一,但伊利仍然面临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 。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伊利2020年毛利率为35.97%,近六年来伊利毛利率一直维持在35%左右,不过净利率却从来没有超过10%,2020年其净利率仅为7.35% 。
这种现象也在其他大型乳企身上有所表现,比如蒙牛自2018年以来毛利率连续三年维持在37%以上,但净利润却常年在5%徘徊,2020年蒙牛净利率甚至仅有4.61% 。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个乳制品行业都面临着净利率低而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但与此同时,中国乳制品市场依旧在以12%的年增长率在增长 。
可见,在乳制品这个领域,伊利这样的大型乳企,很难再拿到“增量市场”这块蛋糕了 。究其原因,很难不联想到开头提到的,大型乳企的“数字化之殇” 。
在数字化方面,伊利确实作出了不错的成绩 。其中牧场及奶源采集环节,大型牧场奶源自动化、数字化管理改造较早,普及程度较高;生产制造环节,单点自动化基本已经实现,部分环节数字化程度较高,但全流程数字工厂仍然处于早期;渠道供应环节,分销模式占主体,经销体系数字化仍在早期;直销渠道数字化程度较高,但孤岛现象现象严重;消费者连接环节,仍然依赖于线下渠道,数字化使用效率不高,数据模糊、不可控 。
加之伊利这样的大型乳企,业务线繁杂,数字化的渗透力将被大大削弱 。
例如,伊利集团的奶粉全球样板工厂——内蒙古金海伊利乳业 。其于2008年7月正式建成投产,总投资人民币6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500亩 。生产工艺采用干湿法复合工艺,日产奶粉160吨,年均产量为6万吨 。

推荐阅读